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邑厲壇 」 在北郊西隅。

八蜡廟 在南郊東隅

城隍廟 在縣治北

關王廟 一在縣治東門,一在臥龍岡。

楊公祠 在南郊外

東嶽廟 在鳳凰山中央。

真武廟 在縣治北

五龍廟 在縣治西

聖母廟 :在北窊山頂。

二郎廟 在北郊西隅

龍天廟 在南門外

「元天廟 」 在龐家會路中。

玉皇廟 在臥岡

寺觀附

本府。汾陽縣附郭。

天寧寺 在東郭之西北隅。唐始建,名大中寺。宋汾陽善昭禪師住持,名「太子院。」 嘉祐八年重修。元至順三年再修。明洪武十四年大加修建,更名天寧寺。內萬佛樓,雄偉凌雲。

石塔寺 ,在城西五里,唐為開元寺,無業禪師住化于此。無業俗姓杜氏,商州上絡人,傳洪州心印,後遍歷名山,逍遙綿上,閱經清涼山寺,振錫南下,至于西河。初止眾香佛剎,州牧董叔經延住開元精舍,乃謂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復有遊方之意,豈吾緣在此耶?」 憲宗召入內,辭疾不行。至穆宗,遣僧靈準齎敕懇迎,遂示滅焉。弟子慧愔等奉身茶毗,有卿雲色,異香郁馥,凝空西來。以長慶三年十二月念一日,安葬練若之庭,琢石為塔,謚「大達國師」 ,號「澄源」 焉。今其塔尚存,後緣以名寺,亦名村。

天宮寺 在董寺里,為隋、唐以來一大叢林。太平里之法興寺,池定里之「馬鳴寺」 ,皆其下院。《般若寺 》在城南十五里慶雲鄉,唐泰初建,元大德間修。

資福寺 在南郭

顯慶寺 在「狄公塋」 ,或宋時為狄公守塚創建。元增置祠堂。

「實際寺 」 :在城西北二十里狄谷里之北山巖際樓閣懸構,水竹穿繞,谷中之寺,此為最勝。「白雲寺 」 :在城東三十里杜村,為大夏鄉一大古剎,宋政和七年建。

靈巖寺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小廂西。隋唐以來代為修飾,弘麗壯觀,近建石塔。

國寧寺 在城東北二十五里盡善村。元至正十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

上清宮 在城北七里,宋祥符三年建,內有古柏二株。

仙槐觀 在城隍廟東。相傳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金皇統中,遇異人投藥于中,倏長茂踰初,故州人飾觀以仙槐名。後有勝默子者,亦異人也,步樹下,題曰:「山郭殘寒落照前,琳宮信步訪真仙。真仙有似閑庭樹,心死心空不記年。」 今觀中他槐亦盛,俗通謂之「神仙觀」 云。

元真觀 在府治之北。元初,武略將軍監郡汾州赤盞德安公建觀于廳事之旁。崇奉道教,名曰「元真。」 明萬曆二十四年重建。

長春觀 在城西十里田村,初為西巖古洞。元初村民田氏延羽客張真一修煉居之,因建西巖菴。後真一參丘祖錫號丹華子,還守舊址,益邃元宗。于丁亥五月二十八日,有白鶴自艮方飛來,止于巖際,蹁蹮久之,向坤飛去。明年是日復至,如是者三,及真一羽化,而遺音至焉。真一,愛子里人。元統中,增建殿閣,更名菴為「長春觀。」 琳宮炳煥,翠木森叢,幽人羽客,托以遯栖云。《白雲菴 》在城西五里許。

「大雲寺 」 在城內,汾州衛舊地。

福弘寺 在弘寺村

真武殿 在石盤山上,號「西頂。」

孝義縣

太子寺 在中楊樓東

廣仁寺 在城南

永福寺 在董同。宋慶曆八年,文潞公奉敕為永福院守「文氏先塋。」

清涼寺 ,在下馬寬村。俗傳寺有袈裟一領,傳自遠代,以覆地,則草不生。

希真觀 在吳屯村西北。

平遙縣

太子寺 ,在縣治東,即佛寺也。以佛為梵王太子,故名。

吉祥寺 ,在縣治後,元梁萬戶廉訪家佛堂也。「白衣殿 」 在高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