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休北門吏見一使客,云「留門。」遂留。至二鼓餘,水至,遂

從門洞中流去,俗皆疑為神云。

三十四年,寧鄉縣民高天順妻,一乳三子。平遙西北 鄉冰雹傷禾。

三十八年,介休縣瘟疫大作,死傷無數。平遙大饑。 四十一年,平遙大水。

四十三年九月二十日戌時,平遙地震,毀屋數百餘 間。

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卯時,平遙地大震,有聲如 雷,城垣民舍傾塌,居民多被壓死。夜二鼓又震,次月 初一日又震。

四十一年,大水漂沒田廬,溺死者甚眾。

四十七年,大水。

愍帝崇禎元年冬,介休大雨,冰雪異常。

四年八月,介休霪雨月餘,城垣民舍多圮,寧鄉流賊 大發。

六年秋,汾陽西南鄉如園村地裂百餘丈,月餘方合, 所裂之井無復水矣。

八年正月十四日卯時,介休地震。十九日夜,空中東 北有聲如水,一更至夜分方止,人以為城吼。是年秋, 旱。

十年,介休春不雨,秋多赤頭蠅。冬十月,雨,大冰五日。 十一年,《介休》夏旱,無麥苗。六月,每辰東方赤色;秋旱。 十二年八月,介休秋雨,蝗災,大饑,多赤頭蠅。

十三年春,平遙、介休米一斗四錢,麥一斗三錢。十二 月夜,空中有赤光數十丈,西南起,落于東北。

十四年夏五月至秋九月,大雨頻降,米一斗四錢,麥 一斗三錢。

十五年,春介休,米二升二合,銀一錢,麥三升,銀一錢。 夏四月,隕霜殺麥苗。秋,旱。九月淫雨。冬雨雪異常。十 月,寧鄉桃李花。

十六年冬,寧鄉冰內生花。

汾州府部雜錄

《水經注·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 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 之田。」杜氏曰:「西河介休縣南有地,名綿上。」《水經注》:「石 洞水,即綿水,出介休縣之綿山,北流逕石桐寺西,即 介之推祠也。」袁崧《郡國志》曰:「介休縣有介山,有綿上 聚子推廟。今其山南跨靈石,東跨沁源,世以為之推」 所隱。而漢、魏以來,傳有焚山之事。太原、上黨、西河、鴈 門之民,至寒食不敢舉火,石勒禁之,而雹起。西河介 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前史載之,無異辭也。然考之 于《傳》,《襄公十三年》,晉悼公蒐于綿上以治兵,使士丐 將中軍,讓于荀偃,此必在近國都之地。又《定公六年》, 趙簡子逆宋樂祁,飲之酒于綿上。自宋如晉,其路豈 出于西河介休乎?況文公之時,霍山以北,大抵皆邊 地,與晉都遠不相及。今翼城縣西亦有綿山,俗謂之 小綿山,近曲沃,當必是簡子逆樂祁之地。《襄公二十 九年》,齊高豎致盧而出奔晉,晉人城綿而寘旃。綿或 即綿山,今萬泉縣南二里有介山。《漢書·武帝紀》:「詔曰: 『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應。《地理志》:汾陰,介山在 南,今萬泉,古汾陰地』。」《揚雄傳》:「其三月將祭后土,上乃 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既祭,行遊介山,回安邑,顧龍 門,覽鹽池,登歷觀,陟西岳以觀八荒。雄作《河東賦》曰: 『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于介山。嗟文公而愍推兮, 勤大禹于龍門』。」《水經注》亦引此,謂《晉太康記》及《地道 記》與《永初記》並言「子推隱于是山,而辨之以為非」,然 可見漢時已有二說矣。

舊志,綿山寒食事,相傳已久,說者以唐人禁煙,訛為 子推。如「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及「建昌 宮初過寒食一百六」之句,引為証佐。然子推廟祀,今 處處有之。邑西門外祠,傳自金元,有以也。綿上每歲 清明尚寒食三日,其情甚苦,豈唐禁獨留一邑乎?陶 西南窯頭諸村,以近綿山,尚存此俗。葢!貞士之遺風 感人如此。李文正《西涯樂府》云:「五龍上天一蛇蟄,綿 山經月火不滅。君侯深恩翻為仇,不如放作山中囚。 君侯有臣一非少,貪天之徒但自保臣心。見母不見 君,誰言母死非君恩。今辰何辰夕何夕,留與千年作 寒食。」一何恫乎其有餘悲也!

南神廟,俗稱「光明菩薩」,至傳為晉淨梵王悉達太子 之妃耶律夫入者,極為俚鄙難通。廟中有塚,砌以琉 璃古柏,蒼老離奇,大至三抱,似非泛然。人傳塚舊關 類穴居狀,住持子晨夕焚香其中。一日入,則見一麗 人,凝坐梳髮,大驚而出,遂封砌焉。夫耶律,遼姓也;晉, 封爵也。淨梵何來,得以相涉,且何從葬此?其名晉太 子妃者,葢晉國太子之妃耶律氏耳。碑記無存,香火 雜踏。此邦之人,呼佛為太子寺,即稱太子寺,故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