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重耳居蒲。在今隰州夷吾居屈。在今吉州太子居曲沃。在今聞喜縣 而公都絳。在今太平縣不過今「《平陽》一府之境。」國語宰孔謂晉侯景 霍以為城而汾河涑澮以為淵是也而滅虢。在今陜州滅焦。在今陜州則跨大河 之南。史記晉世家言獻公時晉強西有河西與秦接境北邊狄東至河內索隱曰河內河曲也內音 汭今平陸芮城之地至惠公敗韓之後,秦征河東,則內及解梁。 在今臨晉縣《狄取狐廚》。在今鄉寧縣涉汾而晉境稍蹙,文公始 啟南陽,得今之懷慶。襄公敗秦於殽,自此惠公賂秦 之地,復為晉有,而以河西為境,若霍、太山以北大都 皆狄地,不屬於晉。文公作《三行》以禦狄。襄公敗狄於 箕,而狄患始稀。悼公用魏絳和戎之謀,以貨易土。在文 公後六十年平公用荀吳敗狄於太原,於是晉之北境至 於洞渦、雒陰之間,而《鄔祁》並今祁縣平陵梗陽。今清源縣《涂水》。 在今榆次縣馬首盂。在今盂縣「為祁氏之邑。」《晉陽》。今太原縣為趙氏 之邑矣。若成公滅赤狄、潞氏而得今之潞安,頃公滅 肥、滅鼓,而得今之真定,皆一一可考。吾於杜氏之解 《綿上、箕》而不能無疑,并唐叔之封晉陽,亦未敢以為 然也。

《府志山海經》云:「帝堯臺、帝嚳臺、丹朱臺、帝舜臺各二 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相傳天子巡狩所經過,夷狄 慕聖人恩德,輒共為築立臺觀,以標顯其遺跡也。」夫 以丹朱之名與三大聖並,其見重於遠人如此。 陶唐氏之後,至夏帝孔甲,有御龍氏。孔甲好鬼神,時 天降二龍,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得豢龍氏。陶唐 之後劉累者,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 夏后嘉之,賜姓曰「御龍氏」,為諸侯,以更豕韋之後。龍 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享之,既而使求之,累懼, 遷於魯,至商,乃為豕韋氏。蓋祝融之後,封於豕韋。殷 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後代之。傳至范氏,其後也。 唐開元間,於榮河縣修后土祠壇,掘地得銅鼎二,色 皆青。又獲古磚,長九寸,有篆書「千秋萬歲」字及「長樂 未央」字。又有赤兔見於壇。

浮山縣西南之任張村,有仙人張果墓,在本村西嶺 之半,名柏林坡,即月山東麓也。丘壟宛然,土人禁樵 牧不得入。其後裔見居本村溝南莊,去壟可二里許, 云係果家之舊址。故老相傳,其壟恆有異光,多於夜 分時見,遇太平則皎若曙星,謂之「萬年燈。」五代迄明, 屢起屢驗。洪、永至成、弘間,光最盛,自後漸稀。土人以 年久無徵,遂不復信其事。及萬曆乙卯,忽又復見,不 踰紀復隱。識者以為科甲興起之兆,謂舉人高捷,自 陳孜登第後百年至乙卯發科故也。康熙壬子歲,其 光又見閃爍煒煌,有似蓮炬,土人私識以驗之。而諸 生喬昌齡復中是科鄉試。

政和間,晉州出元圭,上一石綠色,方三丈餘,當中有 文曰「堯天正」,其字如掌,大而端楷,類手畫者,「堯」字居 右,「天」字綴行於左。都堂驗視,礱石三分而字畫愈明, 又於「堯」字之下隱約出一「瑞」字,位置始均,蓋曰「天正 堯瑞」云。

黃河有銅鐘,水大水小,常自浮出,每晦朔陰雨之日 輒鳴,聲響悲亮,聞之愴然。

裴氏:宰相五十二人,中書侍郎九人,尚書四十一人, 侍郎二十五人,常侍三十三人,刺史一百五十五人, 太守四十二人,大將軍四十七人,駙馬二十一人,公 九十人,侯二十七人,伯六人;子十五人;男十二人,皇 后三人,太子妃四人。

垣曲縣上墱坂村北山上石垣若牆堵然,故名寨子 山,甚險峻,山下有大池。宋仁宗時大旱,上遣使禱雨 有應,封淵德侯,建祠池上,每歲祀之。後以密邇亳城, 改為「成湯廟。」元末明初,群盜蜂起,附近一十八村避 寇寨子山,盜圍不解,人向廟默祝,忽見空中有人馬 行陳狀,盜懼解圍,一十八村乃得保全。

大寧縣屈產泉,險石對峙,岸立為峽,泉流其中,淵深 莫測。相傳昔有白駒,數飲此泉,石印蹄跡,迄今不滅。 靜中忽有馬鳴之聲,聞數十里。俄即雨至,鄉人聽其 聲以占雨。

明成化壬寅冬,聞喜縣董池冰忽裂,鮮血迸出,或於 水中得鱗甲若鑑,時以為龍蛻。

涑水每歲冬夜間,時聞冰裂聲,城戍者遙見有物如 羊自西來,冰劈積兩旁,至南橋回。近年見于白晝,冰 自開裂,水湧尺許,逆流過南橋至呂莊河。相傳昔有 梅參將,戰敗執戟熱甚,就水濯之,化形而逝。此其戟 精,或曰蛟也。

襄陵賈莊佛寺,金碧輝煌,且甚幽邃。每于日中闔門, 向窗隙窺之,見佛像懷中大松一株,翠葉扶疏。啟戶 視,則無有也。

禹跡圖石在稷山保貞觀,石橫二尺五為方七十一, 豎三尺為方八十一,共方五千七百五十一,每方折 地百里。志《禹貢山川名》《古今州郡名山水地名》,刊刻 極精,今壞。

如意里戒定寺,古柏一株,其身五圍,根盤處八圍,上 有九枝,俱似龍形。中空處生一槐,大兩圍,枝屈曲如 蛇,盤旋於柏枝九龍之上,亦一奇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