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3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潞河橋 在縣北潞河上。明嘉靖中,奉旨創造,費數萬,資竭各郡力,二年始成。無何為雨衝沒,葢山澗合流,頃刻數丈,漂木走石,橋故不能敵也。

安昌橋 在縣西南三十里。用木為架,而鋪板於上,徒輿咸便之,但春夏撤去,秋杪復修。黃碾橋 在縣西二十里。冬初以土木結搆為之,春深撤去。知縣張士浩造船一隻,以利秋夏之涉。

交漳橋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制如安昌。知縣張士浩亦造船濟渡,未幾壞。

壺關縣

槲林隘口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羊腸坂上,路通河南輝縣。

十八盤隘口 通林縣楊家石塘口,在縣東南十五里。

正梯隘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

黃山橋 在縣南三十里。其橋甚古,莫詳建始。合峪橋 在縣據壤村。明正德中鄉民建。進德橋 在縣治北。元延祐六年建。

龍溪橋 在縣北,元時建。

太平橋 在南門外,明弘治間建。

長井橋 在縣東南

陡溝橋 在縣南三十里。

觀光橋 在柏林

大安橋 ,在大安村中,通紫團及陵川路。「永濟橋 」 ,在縣治。

石橋 在縣治

平順縣

玉峽關 東控林縣。明大學士夏言刱建。在縣東八十里新興里花園村西。

虹梯關 亦夏言刱建,在縣東北。張升里、柏木都二關,俱與河南林縣接壤。

漳義隘口 兩山壁立,漳水通流,涯滸僅可人行。通林縣俗稱「漳義關。」

馬踏隘口 在竇口峪。亦僅容人行,俗稱「馬踏關。」

杜公嶺 在邑西二十里許。舊名龍盤山。有大小二嶺,鳥道羊腸,崎嶇異常。康熙二十八年,邑令杜之昂捐資修葺。其嶺西尢為險阻,原道只寬尺許,東旁山腰,西臨深澗。鑿石開道,闊以六、七尺不等。臨崖立攔馬牆一道,永無傾跌之患。士民感頌其德,故名曰「杜公嶺。」

天橋 在石灰里

柏橋 在遷善里,以柏木結搆而成。

龍行橋 在王曲里

落絲橋 ,在遷善里,因水細,故名。路通上黨。通濟橋 ,在王曲。隆冬漳水寒,沍民病涉,知縣揭文獻建木橋一座。

西平橋 在東莊村西

龍騰橋 在新興里。俗傳橋下起龍,故名。「藏龍橋 。」 大覺寺西,漢光武因王莽追趕至急,避於此橋,故名。

黎城縣

壺口關 金吾兒峪。先屬壺關,今屬黎城。東逾東陽五里,下接涉境。

東陽關 在城東二十里,控武涉吾兒峪巡檢司。移居者。

九龍山寨 ,在縣西北七十里西井鎮南。山形險峻,林木蓊鬱,登絕巘,遠觀,數百里民恃為保障。

疏嵐橋 在南關廂

趙店橋 在縣南十五里,跨漳通潞。歲九月,督附近鄉夫取木石以成。明年冰泮之後,輒圮復修。

北馬橋 在縣西南二十里,跨漳,通襄垣縣。老僧橋 ,在縣東北五十里,通燕趙間,為兩僧創繼,故名。

漢跋橋 在縣西十里。斷岸百尺,危險莫比。「永濟橋 」 在南關廂,康熙十二年建。

田溪橋 在縣北

峪石橋 在縣東北

故縣橋 在縣西北

吾兒峪橋 在辛村

石橋 在橫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