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院 在縣治西

汾州營參將署 今借居《節義坊》舊宅。

汾州衛署 今惟存衙垣數武。

守備署 明季廢,今借寓廢府「節義」 坊。

演武場 在西郭北

養濟院 在縣治西北

漏澤園

外州縣

孝義縣署 在城西門內。相傳建於三國魏,元初為兵所燬。至元中知縣王恕、大德中郝思敬、明天順中知縣王佐、弘治中張日升、正德中閔以仁,俱重修。堂曰「牧愛」 ,中贊政廳,堂西架閣、庫、戒石亭,在儀門內。堂東西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承發科鋪長司,俱在牧愛堂西。後堂東有庫樓。獄在儀門內西迎賓館在儀門外左。知縣宅,在牧愛堂後。

吏廨 在堂西

旌善亭 在大門西

「申明亭 」 在大門東。

縣丞署 在堂東

典史署 在儀門內東

預備倉 在城內東南隅。

社倉 各坊廂俱有

陰陽學 醫學

僧會司 、道會司 ,《所在志》俱未載。

察院 在縣治東

布政司署 在中陽樓東。

養濟院 在橋南廂

漏澤園 在縣東

平遙縣署 在城中之西,明洪武三年建。萬曆十九年知縣何其智、二十五年知縣周之度,四十七年、四十八年知縣楊廷謨相繼增修。其制:大門上為譙樓,門內東寅賓館,東西角門,門外東土地祠,門內中儀門、觀政亭兩重獄,北女獄,又西北輕獄。大堂東為錢糧庫,西為武備庫,堂東贊政亭,西鑾駕庫,東吏、戶、禮三房,西兵、刑、工三房。公廨在西三房後。縣倉在公廨北。縣宅在正堂後,儀門外西旁為賦役房。大門外東為觀風樓、彰癉亭,西為申明亭。縣前路西為管支馬戶、轎夫總鋪司房。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汪麗日於大門東建「鐘樓。」《康》

熙四十八年,知縣王綬重修大門、儀門、觀政亭、大堂,復於堂前建「卷棚」 ,堂前東西便門,又修「六房」 、「班房」 ,儀門外賦役房,東西各六。

縣丞署 在正堂東

典史署 在正堂西

巡檢司署 在洪善鎮

預備倉 在縣衙門內公廨北。

常平倉 在縣治東北。按《縣志》,康熙三十四年,縣令王傑建廒房五間。

陰陽學 在縣治左路北。

「醫學 」 與《陰陽學》近。

僧會司署 :在吉祥寺。

道會司 在太平興國觀內。

察院 在縣治南

分司 在縣治東北

後察院 在縣治南

演武場 在縣西北

養濟院 在教場西

義塚 一在北門外,一在南門外,一在上東門外,一在西門外,一在下西門外。

介休縣署 在城西街。元至元中,縣尹閻梅創建。明洪武二年,縣丞雷震重修。大堂舊制三間,萬曆十九年,知縣王一魁增為五間,中三間蒞政,匾曰:「牧愛堂。」 東西二間為庫藏,貯火藥兵器等物。前為路臺,上建卷棚,年久塌毀。

皇清康熙十六年,知縣李試重建,堂左列「贊政亭」、堂

右列協亭,堂下東西各列廊房,東為吏、戶、禮、承發戶、鹽房,為燈火夫房,西為兵、刑工房及快手、買辦房。贊政亭偏東為太平庫,前為馬廠,為二門,中為儀門,左右為戒石亭。東西角門,門內西為把門、皂隸、禁卒房。東為武庫,為獄箭道,在協亭西。知縣王填建箭廳,匾曰「觀德。」 儀門外東有磚窯,門上建六角樓,康熙二十四年,李試建。寅賓館、土地祠、關帝廟,康熙二十六年增建獻亭、牌坊、樂樓,偏東鼓樓。知縣史記事創建。康熙二十九年,知縣王埴「重修。」 大門外左設申明亭,右設旌善亭。門內東為外班皂隸、外班快手房。門外西磚窯、十二眼坊里櫃書經收該年錢糧,康熙十六年,知縣李試建。正南臨街豎古「定陽坊」 ,坊內左營房、輕犯鋪三。堂後東西增建廳匾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