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0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四十三卷目錄

 大同府部彙考一

  大同府建置沿革考

  大同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大同府星野考

  大同府山川考上

職方典第三百四十三卷

大同府部彙考一

《大同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大同縣附郭。

虞州,屬并州。春秋北翟所居。戰國屬代,後屬趙。秦為雲中、鴈門、代郡地。東漢末郡廢。三國魏屬新興郡。晉改屬鴈門。後魏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置代尹,又置北恆州。後周俱廢。隋以其地屬雲、代、朔三州。唐初復置北恆州治雲中縣,尋廢。開元中,置雲州。天寶初,改雲中郡。乾元初,復為雲州。五代唐以雲州置大同軍節度,屬河東道。宋置雲中路。遼升為西京,府曰大同。金因之,後置都總管府及留守司。元為大同路,後復為西京路。明洪武二年,改為大同府,領州四,縣七。其西置七衛所,其東又置四衛。

皇清順治十一年,裁「路將」、「印屯」等官衛,并西路府統。

屬「城守」 事務。俱屬把總。其府縣仍因之

大同縣

周大同川地。戰國時屬趙。秦置雲中縣。漢為鴈門郡、平城縣地。東漢末廢。三國魏復置,屬新興郡。晉屬鴈門郡。南北朝魏屬代郡。北齊改雲中為襄陰縣。隋初,改雲內縣,屬朔州,後屬馬邑郡。唐貞觀中,置定襄縣,尋廢。開元中,復置,改縣曰雲中,為雲州治。遼析雲州置大同縣。金、元仍舊。明因之。

皇清因之,編戶。舊三十六里,今一十四里。

懷仁縣

秦雲中縣。漢置沙南縣,屬雲中郡。南北朝魏廢。隋為雲州地。大業初,置大利縣,屬定襄郡。唐屬雲州。遼析雲中縣地置懷仁縣,因阿保機與晉王李克用面會東城,取「懷想仁人」 之義。金陞為雲州。元復為懷仁縣。明因之,調安東中屯衛後所分守,隸大同府。

皇清因之,編戶,舊九里,今八里。

渾源州

周、戰國時,屬趙、代郡之地。孝成王十九年,以汾門與燕易平舒,渾源乃肇于平舒。秦為鴈門郡,平舒在焉。漢為平舒、崞二縣地,屬鴈門。代郡末廢,省入冀州。三國魏黃龍初,復置雲中縣,屬新興郡。晉因之。南北朝魏置神武郡、石城縣。隋改為平寇縣。唐為崞縣,屬代州鴈門郡。五代唐置渾源縣,因八水合而渾流,故名,屬應州。遼仍舊。金陞為渾源州。元改為恆陰縣,隸西京。至元初,復為州。明因之,調安東中屯衛、中前二所分守,隸大同府。

皇清因之,編戶舊一十四里,今仍舊。

應州

古唐國地。周、戰國時,趙為代郡地。秦為陰館縣地,屬鴈門郡。漢因之。東漢末廢。南北朝魏屬神武郡。北齊改屬太平郡。後周郡廢,置陰城,隋廢。唐置金城縣,以縣置應州。蓋因龍首、鴈門二山南北相應,故名。五代唐置彰國軍節度。遼、金仍舊。元復為應州。明因之,以金城縣省入,領縣一,置安東中屯衛守焉。隸大同府。

皇清因之,編戶舊二十里,今仍舊。

山陰縣

秦為鴈門郡陰館縣地。東漢末廢。南北朝魏置平齊郡。北齊改屬太平郡。隋置神武縣,屬馬邑郡。唐廢。遼置河陰縣,屬應州。今改山陰縣置忠州。元併入金城縣,尋復置。明因之,隸大同府,應州置千戶所守禦。

皇清因之,編戶,舊七里,今六里。

朔州

周、戰國時屬燕。秦為代、鴈門二郡地。漢為馬邑縣地,屬鴈門郡。東漢屬雲中、鴈門二郡,後廢。三國魏置新興郡。晉改新昌郡。南北朝魏桑乾及神武二郡,又于定襄故城置朔州。北齊改神武曰太平,改桑乾曰廣寧,徙朔州城于馬邑。後周郡罷,以朔州置總管。隋改州為馬邑郡,治鄯陽。唐復改朔州。天寶初,改馬邑郡。乾元初,復改朔州。五代唐陞鎮武軍。宋、遼為順義軍,改朔寧府。金仍為朔州。元屬大同路。明因之,以鄯陽縣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