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0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天瑞泊 在古雲內州西。

大鹽濼 在城西四百里,古豐州界。

石窟寒泉 ,在城西三十五里,石窟寺左。「沒越濼 」 ,與大鹽濼近。

三聖井 在府城東一百二十里沈家窊。俗傳元帝駐蹕于此,飲馬。

白道泉 在府城北,相傳即飲馬長城窟處。沙井 在城西北四百里。古豐州。其外即界壕。古沙陀地。

君子津 ,在城西北五百里,古東勝州界,亦名君子濟。漢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東行代地。洛陽大賈齎金貨隨後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長曰子封,送之渡河,賈人卒死,津長埋之。其子尋求父喪,發塚舉尸,其資費一無所損。其子悉以金與之,津長不受。事聞與帝,曰:「君子也。」 即名其津為君子津。

懷仁縣

玉龍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有青石盤旋至巔,遠視如龍狀,故名。壁有洞口,名「玉龍洞。」 上建以鐵瓦覆之,登視者援鐵索履浮木而上,下覰諸山,若凌空然。中有恆嶽行宮,山巖竦立,風雨不侵,誠天建也。山有七峰。

團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石井山 在縣西十五里。峪有石井,故名。「清涼山 」 ,在縣西十五里。頂有磚塔,數百里外望之可見。每旱,有白雲籠塔,即雨。舊有利國鐵冶,北壁有石碫,內有金鑽約三寸許,觸之即動,取之不出。石堂內有地鼓,石擊有聲如鼓。西有寒泉,雖盛暑,人不敢飲。下有佛寺,即文殊菩薩修行處。

錦屏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山峰聳翠,舊有瓷窯及鐵冶。

蘆子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舊有鐵冶。

大峪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鵰窩寺。山碫昔有鵰巢,今尚存。峪闊可行車,南通鴈門等關,西通左右衛諸城堡。先年議築城未就。

金龍山 ,在縣西南七十里。有泉與馬邑金龍池脈相通,故名。

樓子山 :在城西一十五里。

小峪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

黃花嶺 旁有金仙洞,懸石如樓殿,一名「金仙山」 ,在縣西南五十里。

燕家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上有洞。

海子 在縣東十五里。周圍三十餘里。其西北有泉,深不可測,旱禱雨輒應。一名「鎮子。」 海南河 在縣南五十里。水內產地梨,居民賴以救荒。

北沙河 在縣北半里。舊無水,今出泉。

南沙河 在縣南半里。舊無水,今出泉。

新莊子河 在縣南七十里。源出新莊村,西經黃花嶺、南山陰縣諸村堡,皆資灌溉。

神泉 ,在縣北四十里。泉二孔,水甚甘。

灰泉 在縣東二十五里,源深不可測。每歲冬,邊外燒荒草灰自泉湧出,脈與黑河相通。元大德乙巳夏,大同地震,有聲如雷,懷仁縣地裂,湧水盡黑,漂出松柏朽木,即此泉也。

聖水泉 在縣東南二十里海子村。村無甜水,村北一里許,平地湧泉,清深不測,民咸賴焉。莎河 ,在縣境,後魏常以此名縣。

雙井 在縣南九十里。土人相傳地一丈湧泉二所,今砌一井。

上石井 在縣西南一百里。

下石井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

渾源州

恆山 在州南二十里,即北嶽也。《水經》謂之「元嶽。」 其山高侵霄漢,舜北巡狩,至于恆山,即此。其頂名天峰嶺,下建北嶽觀,觀側有飛石窟,上建后土祠鎮之。觀前風如虎吼,名虎風口。觀東南五十里有潛龍泉,旱禱雨應能愈疾。上建龍泉觀。觀之東有夕陽巖,巖下有通峪巖,東面有碧峰嶂。東南有古老嶺,一名果老嶺,嶺下有白虎峰,觀之北峰頂百餘步,有琴棋臺、會仙府、聚仙臺、得一庵。又東北有白雲堂,初入山,有道名「步雲路」 ,行數里有翠雪亭,上亭坡名「望仙嶺。」 東半崖有集仙洞,東北有紫芝峪,西南有《脂圖》。

皇清釐正祀典,始遣官祭北嶽于此。

翠屏山 在州南七里。山形秀麗,宛如畫屏。柏山 在州東南十里。頂有惠嶺,秀麗可愛,又名「秀麗。」 下有黑龍池,興雲即雨,郡人以為雨徵。孫臏山 在州東南六十里。東有孫臏寨,西有龐涓寨,相距數里,俗傳為二將聚兵處南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