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聳翠》,《夕照倍隹》。

浩山 在縣西四十里,有石朵山,其峰如花朵。臥佛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馬村鎮。山凹有望月亭,近因開窯取煤,前後崩圮。

五龍山 ,在縣西二十里。相傳慕容永時,有五色雲見於此,故名。

蓮花山 在縣東北一十里。有石如蓮花,介於迴峰曲嶂之間。

營防嶺 在縣東十里。世傳廉頗屯軍之所。背峰面澤,有險可馮。去嶺百步許有古戰場,荒草平沙,水聲嗚咽,過者慘焉。

丹朱嶺 ,在縣北四十五里長子縣界。以堯封長子丹朱得名。

虸䖟嶺 在縣東十里。此嶺舊生虸䖟蟲,居民厭之,建虸䖟廟,今廢。時遇旱蝗,猶祭於此。走馬嶺 ,去縣十五里,出鐵礦。

黑龍洞 ,在郎公山下。深數百步,人不敢入。洞中有泉,冷侵人骨,旱則居民禱雨於此。

泉谷 在縣西南三十里許。石壁嶙峋,下有清泉,涓涓流出。曲徑幽巖之內,有古柳數株,狀甚怪異。司馬李公嘗留田其地,曰:「此宓胥子退居棲隱之所,與墨霞樓友把臂入林者也。」

浮雲河 在縣城北。宋祥符元年,龍見,光燭四野,河因以名。金皇統二年,龍復見。

橫澗河 在縣南五里,澗有石橋。

許河 在縣南二十里。合縣西南之水,經許莊流入丹河。

舍利泉 在開化寺。一泓澄然,汲之不涸。「天王池 」 在縣治集賢橋西。水族不生,即投入亦斃。俗傳有天王神在,故爾靈異。

濟瀆池 在縣西六里骷髏村。濟瀆本在懷慶,鄉民傅會以為「濟瀆神行宮。」 每歲三月十八日,瞻禮如濟源。

五龍池 在縣西二十里楊村五龍山下。鴉兒溝 在丹朱嶺南。宋慶元間,老人張勝者多善行,家溝之南麓。每日夕群鴉集屋,驅之不去,子孫繁衍,因名其溝。

陽城縣

小寨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勢極高聳,沁水東繞,有鳥道,僅可容步,避兵者多居之,元武廟在焉。

峰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孤峰高峻,故名。太行山 在縣東南,與析城、王屋諸山相連。《山海經:北次三經》之首,曰太行之山。郭璞注曰:在今河南縣西北,即治所轄地。《列子》作大形。《河圖括地象》云:「太行,天下之脊。」 《博物志》曰:「太行山北,不知山所限極。」 朱子曰:「太行自崑崙北支西南行,歷并、冀、三晉,抵河東。」 《丹鉛錄》曰:「太行山」 ,一名五行山。《一統志》云:「山勢綿亙數千里,雖因地立名,總皆太行。」

萬戶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巍峨尊重。登其巔,舊治及附近村落,一覽無遺,山名以此。

可樂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層巒曲磴,蒼秀聳出。上有瀑布二徑數圍,高可數十丈。山腰有龕,闊丈許,坐其下,瀑布挂前如簾。松石之勝,他山無比。有疏庵、王太宰園故址存焉。

史山 ,在縣北三十里,產鐵礦,其西五里有金裹谷。

孤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環萬山中,孤峰突兀,旁有聚落,為皂軍口要衝。

千峰嶺 在縣西南四十里析城之西。石壁懸崖,下瞰溪水,仄徑纔通,諸峰環列。

隱谷 在縣東南六十里。岩谷盤空,林影蓊鬱,唯鳥道可通。俯視其下,危崖千仞,蓋高士遁跡之奧區也。旁有梵洞,䆗窕幽邃。龍洞 ,一在析城山巔,東岩石洞,深不可測,水流潺潺有聲,俗傳有龍在中。一在縣東南六十里,山甚高,下有石崖,名「龍崖。」 崖半有石洞,可梯而上,中廣方丈,燃炬。行里許,有潭,深不可測,旁有石佛三座,洞盡處有少孔,其風撲面。人莫敢近。

蒸餅洞 ,在麻樓山南。石壁百餘丈,梯繩而上,中長二百餘步。昔人作板橋三十間,今皆圮廢。後有一泉,可食數百人。

九女臺 在縣東南四十里,沁河中流,屹然獨峙。駕濤駭浪,響若轟雷。上有「九天仙女祠。」 「清涼龕 」 在縣東二里許鷲峰之北。磴道盤紆,崖巔石室約丈餘,舊有風隧回岸。上人棄官卓錫於此。搆亭三楹,環植花木一泉甚甘冽。泉下建準提閣,閣下小橋導水,潺湲可聽,洵近郭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