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六十九卷目錄

 河南總部彙考

  河南總部建置沿革考

  河南總部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河南總部星野考

  河南總部戶口考

  河南總部田賦考

  河南總部兵制考

 河南總部總論

 河南總部紀事

 河南總部雜錄

職方典第三百六十九卷

河南總部彙考

河南建置沿革考       通志

河南,古豫州之域。春秋時為東周畿內環鄭、宋、陳、蔡、許、虢、祭、劉、杞、蘇、郾、芮、郜、滑、頓、胡、沈、鄧、應、戴、申、賴、江、項、衛、胙、黃、息、凡、溫、雝、向、焦、道、柏、彝、房、鞏、蓼、弦,為國者四十。戰國為韓、魏、楚之疆。秦罷侯置守,分天下為四十郡。其在河南為郡者八,曰三川、潁川、南陽、碭、邯鄲、南郡、上黨、河東。漢興,懲秦之弊,復建諸侯。割其地為國者二,曰梁國,曰淮陽國。又置豫州部刺史,舉察河南、潁川、陳留、汝南、南陽、沛、魏、東郡、河內、江夏與弘農之東境,共十有一郡,而不常所治。東漢都洛陽,置司隸校尉,又別置豫州于譙郡。曹魏都鄴,一如漢制。西晉分置司州及豫州,而統郡國二十,曰河南、滎陽、弘農、陳留、梁國、汝南、南陽、譙、汝陰、潁川、義「陽、順陽、襄城、魏、汲、廣平、河內、上洛、弋陽、江夏是也。」 及永嘉之亂,豫州沒于劉、石、苻、姚。至晉末,劉宋有其南境,置豫州,以郡縣雜隸于南豫州、兗州、南兗州、徐州、南徐州、司州、雍州、冀州、荊州,或為實土,或為僑立。自永初至大明、元嘉之間,雖乍有離合,而分立居多。後魏都洛陽,東魏徙于鄴,置梁、潁、司、豫、「譙、鄭、洛、廣、合、懷、陝、揚、荊、襄、南廣、北豫、北揚、南兗、西兗十有九州,以統各郡。」 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罷郡,以州統縣。大業初,復置河南、滎陽、梁、汝南、潁川、譙、淮陽、淮安、淯陽、弘農、舂陵、襄城、南陽、浙陽、魏、汲、東郡、武安、河內、弋陽、義陽二十有一郡,以豫州等刺史糾察之。唐分天下為十道,于此置河南道。開元中,置都畿、河南、河北三道採訪處置使,而都畿道治東都,河南道治陳留,河北道治魏郡。五代迭興,以世短,因革靡一,不得而詳,故表略之。宋都汴,置開封、河南、潁昌、淮寧四府;鄭、孟、汝、滑、蔡五州屬京西北路。置應天府、衛、濬、懷三州屬京西路;拱、亳二州屬淮南東路,相、磁二州屬河北路;隆德府屬「河東路,陝、虢二州屬陝西路,鄧、唐二州屬京西南路,光州屬淮南西路」 ,惟開封置尹,餘皆置安撫使以領之。金主珣徙都于汴,為南京,分置河北、河東、京兆三路,以治開封等四府,鄧、蔡、衛、懷四州。元因金舊,以汴梁等五路,歸德等三府置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以統之,又置河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司以察之。明洪武初,改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為河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領開封、彰德、衛輝、懷慶、河南、南陽、汝寧七府、州十二,縣八十二。改「河南江北道肅政廉訪使司為河南等處提刑按察使,領河南、河北二道。後增大梁、汝南二道,分按七府。并置河南都指揮使司,領宣武、陳州、睢陽、彰德」 、懷慶、河南、弘農、南陽、信陽、潁州,洛陽,中。南陽,中「十二衛指揮使司并潁上守禦千戶所,而三司並建于開封府。成化中,改汝州,直隸布政使司。」 嘉靖二十四年「陞歸德州為府。」 共領府八、州十二,縣九十六云。

皇清府、州因之。衛、所俱裁併。裁南召縣。領縣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