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1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池寺 在窯底村北

海眼寺 在《圈馬》平村。

懸空寺 ,在東山內,距縣三十里。懸崖千仞,寺建「半腰」 奇境也。

洪福寺 在溫源村

龍附寺 在西溪雲龍山。

千佛寺 在縣西山

禪堂寺 在紫羅村

重興寺 在高丘村

天宮寺 在天軍村

興隆寺 。金廂寺 。《洞仙寺 》。《南城寺》。

永祥寺 、香嚴寺 、福興寺 、《石佛寺》。

聖佛寺 、天聖寺 。龍劍寺 、胡蓁寺。

聖泉寺 、《興福寺》。

榆社縣

《香林寺 》,在城中央。

大同寺 在城外東南,元至元年改建。

復興寺 在下城南

壽聖寺 在縣南十里潭村。

崇聖寺 在縣西南八里王村。

仁壽寺 在縣南十里韓村。

響堂寺 ,在縣西十里。有梁山伯祝英臺遺跡。禪山寺 ,在縣西六十里。

清涼寺 在縣東六十里,周圍有松林。

北泉寺 在縣北八里

常住寺 在縣西六十里。

三清觀 在縣治西

通元觀 在縣南三十七里。即道人賈自希煉丹處,內有丹井,今廢。

觀音堂 在下城

聖堂 在峽口村

白衣庵 一在東關,一在城隍廟右,一在坂坡。《彌陀庵 》在東關。

地藏庵 在縣北三里

遼州驛遞考        州縣志

本州

南關驛 察院前廳三間,後廳三間,皂隸房東西各三間,書房三間,廚房三間,坊一座,俱弘治己丑建。馬場一處 。按「驛在州西南二百二十里,在榆社縣西南一百三十里。」 明洪武二年設,隸沁州武鄉縣。八年,因武鄉有權店驛,而以南關驛屬遼州並榆社縣。遼州原額馬二十四匹,榆社縣馬二十八匹,後奉文裁減,遼州存馬一十四匹,榆社縣存馬一十八匹,以地之遠近定馬匹之多寡。明時民間喂養,先馬頭有利,而太谷、武鄉之民包攬鑽應,以其與驛近且習也。及至明末,差煩料貴,而馬頭之役復歸之遼、榆州縣矣。其中奸弊百出,百姓鬻妻賣子,苦累難堪。

皇清定鼎,責令官喂驛官按季支銀,民稱少甦。然而

「山川修阻,搬運供應之苦,甚有難言者。州離驛寫遠,每遇使節經臨,偵探挑負,踰山越嶺,不問晝夜,迨至彼處,民皆武鄉之民,百物騰貴,乘機掯勒。且其先期則守候經旬,後時則奔趨不及,不至誤事,必至疲民。甚或大兵經過,雇驢雇夫,往還動輒數十日,盤費不給,夫馬坐斃,屢屢然矣。蓋思率土王臣」 之義,在遼民亦何敢告勞。然以地方之遠近定所濟之銀力,遠者協銀則人樂于輸,近者供力則人不至疲。兩利之道或在是乎?此州之第一大累,仁人君子所當酌畫焉。總鋪 在《申明亭》左,今廢。

王莊鋪 在州西七里

西張鋪 在州西二十里。

洪度鋪 在州西南三十里。

黃巖鋪 在州西南四十里。

川口鋪 在州西北三十里。

長城鋪 在州西北四十里。

曹家寨鋪 在州北二十里。

平王鋪 在州北四十里。

榆社縣

南關驛 ,沁州武鄉縣地也。舊制于南北之衝,立為傳舍,因武鄉有權店驛,遂以南關驛屬遼州,而榆社為之協濟,亦猶和順協濟于樂平之柏井驛耳。遼額站銀四百兩有奇,榆額站銀八百兩有奇。因站銀之繁簡,定馬匹之多寡,遼應馬二十四匹,榆協濟馬二十八匹。明初,民間喂養武鄉,居民攬應營利。至後差繁料貴遂仍推榆社大戶輪換應差,苦累難堪。《幸》

皇清定鼎,奉文州縣各裁馬十匹,將馬責令驛官喂。

養,民困立蘇矣。榆邑無驛,而有鋪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