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七十三卷目錄
開封府部彙考四
開封府城池考
開封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三百七十三卷
開封府部彙考四
開封府城池考 府志
祥符縣:〈附郭。〉
唐德宗建中二年,創建「汴州城。」 節度使李勉建,前代失考。
周世宗顯德三年,增築「東京開封府外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
宋太祖建隆三年,廣皇城東北隅。開寶元年,增修京畿開封府城。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增築京師新城。
仁宗天聖元年,增築京城。
神宗元豐元年,重修京畿外城。
徽宗政和六年,改修京畿外城,周迴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宋史》:「舊城周圍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 東門二,北曰望春,南曰麗景。南門三,中曰朱雀,東曰保康,西曰崇明。西門二,南曰宜秋,北曰閶闔。北門三:中曰景龍,東曰安遠,西曰天波。以上宋初仍梁、晉舊名,至太平興國四年,改今名。新城周圍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南門三:中曰南薰,東曰宣化,西曰安上。東門二,南曰朝陽,北曰含輝。西門二:南曰順天,北曰金輝。北門四:中曰通天,東曰長景,次東曰永泰,西曰安肅。汴河上水門:南曰大通,北曰宣澤。汴河下水門:南曰上善,北曰通津。《惠民》河水門,上曰普濟,下曰廣利。廣濟河水門:上曰咸豐,下曰善利,上南曰永順。其後又於金輝門南置開遠門。按《夢華錄》云:「東都外城,方圓四十餘里,城壕曰護龍河,闊十餘丈。壕之內外皆植楊柳,粉牆朱戶,禁人往來。城門皆甕城三層,屈曲開門,唯南薰門、新鄭門、新宋門、封丘門皆直門兩重」 ,蓋此係四正門,皆留御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門有三:正南門曰南薰門。城南一邊,東南則陳州門,旁有蔡河水門。西南則戴樓門,旁亦有蔡河水門。蔡河正名「惠民河」 ,為通蔡州故也。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乃汴河下流水門也。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加閘,垂下水面,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餘丈,次則曰新宋門,次曰新曹門,又次曰東北水門,乃五丈河之水門也。「西城一邊,其門有四,從南曰新鄭門,次曰西水門,汴河上水門也;次曰萬勝門,又次曰固子門,又次曰西北水門」 ,乃金水河水門也。「北城一邊,其門有四,從東曰陳橋門,次曰封丘門,次曰新酸棗門,次曰衛州門。」 新城每百步設馬面戰棚,密置女牆,旦暮修整,望之聳然。城裏牙道,各植榆柳成陰。每二百步置一防庫,貯守禦之器。有廣固兵士二十指揮,每日修造泥飾,專有京城所提總其事。舊京城方圓約二十里許。南壁其門有三:正南曰朱雀門,左曰保康門,右曰新門。東壁其門有三:從南汴河南岸角門。子河北岸曰舊宋門,次曰舊曹門。西壁其門有三:從南曰舊鄭門,次汴河北岸「角門子,次曰梁門北壁。」 其門有三:從東曰「舊封丘門,次曰景龍門,次曰金水門。」
金哀宗正大四年,浚汴城外壕。金都城門十四,曰「開陽、宣仁、安利、平化、通遠、宜照、利川、崇德、迎秋、廣澤、順義、迎朔、順常、廣智。」 元以後多湮塞。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修汴梁城。
仁宗延祐六年,修汴梁護城堤。
明洪武元年,重築河南省開封府城。自金迄元,汴梁外城毀,內城存。洪武元年,取汴梁路,改為開封府,置河南省於此始。內外甃以磚石,設宣武衛守之。城周圍二十里一百九十步,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一尺,池深一丈,闊五丈。門五:東曰「麗景」 ,一名「宋門」 ;南曰「南薰」 ,西曰「大梁」 ,北曰「安遠」 ;東北曰「仁和」 ,一名「曹門。」 各建月城三重,角樓四座,敵臺八十四,警鋪八十一。
嘉靖四年,重修開封府城,太監呂憲修《李夢陽碑記》。萬曆二十八年,增建敵樓,巡撫曾如春建,「陳所蘊《碑記》。」
皇清康熙元年,修開封府城。自明季崇禎十五年寇
決河水灌城,城內盡為泥沙,官署悉移外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