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2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許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始建未詳。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判官孫敏重建。天順六年,知州崔獻修葺。成化二十二年,知州邵寶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州汪潛重修。

臨潁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始建未詳。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復重建。正統間,知縣曹忠修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孫鎬重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尹國賓、康熙四年知縣《甘文》。

英,十五年知縣陳士奇,二十三年知縣梁潢,二十八年知縣董匡祚「重修。」

襄城縣儒學 在縣治西北。唐貞觀二年建。金、元屢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縣丞張敬重建。正統、景泰間,知縣羅復、劉靖相繼修葺。萬曆十三年,知縣王承統、十七年,知縣陳震增修。

郾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始建未詳。明洪武三年重建。天順、成化間,知縣李春、《臧鼒》、嘉靖二年知縣喬遷、十年,楊伯謙,相繼修葺。崇禎甲戊,知縣李振聲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荊其惇,十六年,知縣傅鴻鱗。

教諭張鵬翼,康熙二十八年知縣蔡珠重修。長葛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泰定十五年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主簿李允重建。永樂、正統、景泰、成化間,知縣楊海、黎騂、任勵、縣丞陳璟、教諭陳緣,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劉遇春「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徐昇、康熙十二年,知縣《米漢》。

雯。二十五年,知縣何鼎重修。

禹州儒學 「舊在州治東北。金貞元間,太守顏守信建,後因兵燬。元至元間,州尹王顯祖徙建州治西南,尋復為兵燹所廢。明洪武三年重建。永樂正統間,學正朱鉦、知州劉英、徐明善,弘治七年知州董傑,天啟元年知州莫天麟,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六年,巡道沈荃知州孟希舜十八年知。

州史延桂,康熙二十八年知州劉國儒重修。密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正間,主簿馬元良建,後因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馮萬金「重建。成化間知縣溫厚,正德間知縣李朝陽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崔養重,六年,知縣李芝蘭增修。

康熙二十年,知縣張博、二十五年,知縣衷鯤化重修。

鄭州儒學 在州治東。漢「永平間建。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知州張奮重建。正統、天順、成化、正德間,知州林厚、余靖、洪寬、劉仲和。嘉靖十一年,知州稍《騰漢》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六年,知州王聯登,十五年知州劉永清重。

滎陽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金承安間建。明洪武「三年,知縣鍾泰重建。永樂正統間知縣沈復、陳渠、王凱、張通,景泰三年知縣米賓,成化五年知縣沈通,嘉靖間知縣高世儒,萬曆四十二年知縣石廷舉,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孟登雲康熙二十八年知縣。

高明峻重修

滎澤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隋大業三年始建。元季兵燬,明成化十五年,知縣戴紀徙建今所,後圮於水。知縣曹銘重建。崇禎二年,知縣龐傑增修。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知縣王畹重修。二十九年,巡撫

閻興邦捐俸重建「名宦」 、「鄉賢」 二祠。

河陰縣儒學 在縣治南。元至正間圮於水。明洪武三年,知縣劉茂重建。弘治九年知縣楊源、正德七年知縣蔡春、嘉靖九年知縣楊應辰,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范為憲增修,康熙二十四年知。

縣申奇彩重修

氾水縣儒學 在縣治西。元至大間,以水患徙建於縣治東,尋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楊鏞重建。後水患平,知縣王復乃復徙建於故址。景「泰、天順、成化間,知縣劉恭、馬徵、張海、王銘相繼修葺。」 萬曆十八年,知縣陳光宇重修。

貢院 在省城西北隅,明天順壬午徙建於此,即舊布政司「巨盈庫」 地。明末河水沒,移河北輝縣「百泉書院。」

皇清順治十六年,巡按李粹然會同巡撫賈漢復題:

改故周王府為貢院,守梁《道王》來,用知府錢綸、知縣劉朝宗董其役。

大梁書院 舊在省城南薰門內蔡河北,名「麗澤書院」 ,明提學副使劉昌建。成化己亥,因改建巡撫治所,都御史李衍徙建麗景門外二里許繁臺之東。天啟二年,巡撫馮嘉會、巡按丘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