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2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鳴城是也

故鍾城 ,在尉氏縣西北康牆堡。《述征紀》云:「鍾城,魏太傅鍾繇故里也。」

蔡陂城 在尉氏縣西南百堽堡。隋開皇十六年,分長葛、許昌、鄢陵三縣置蔡陂城,大業三年廢。

古亭城 在尉氏縣東南大齊堡。唐武德四年,安撫使任瓌於古亭城置康陰縣,貞觀元年廢。宛陵城 ,在尉氏縣南隗村堡,即古山氏城。尉繚子臺 ,在尉氏縣治東北尉繚故宅內,戰國尉繚子所築,因以為名。

嘯臺 在尉氏縣治東。晉阮籍長嘯處。

蔡家莊 在尉氏縣南三十五里。漢蔡邕宅并其先世之墓皆在此。

阮村 在尉氏縣北,阮咸與籍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富而南阮貧」 ,即此。

桑野 在洧川縣西北。《穆天子傳》:「庚午,天子飲於洧上,乃遣祭父如圃田。辛未,天子北還,釣於漸澤,食魚於桑野。」 即此。

鴻臺宮 在洧川縣西一里。《戰國策》張儀說韓王曰:「秦下甲取成皋、宜陽,則鴻臺之宮,桑林之苑,非大王之有也。」 即此。按鴻臺在洧川城外,去桑林不二里。

燭城 在洧川縣,「鄭燭之武」 故邑。

新汲城 ,《春秋》成十七年,「公會諸侯伐鄭,自戲章至於曲洧。」 漢神爵三年置縣。

陰坂 《左傳》襄九年,晉伐鄭,濟於陰坂。杜注曰:「陰坂,洧津也。」 匡城 ,在洧川縣。《左傳》,「衛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 杜預云:「洧水經匡城南」 ,即此。

洧盤 在洧川城。《離騷》云:「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髮於洧盤。」 即此。

大隧澗 在洧川縣南十里。《北征記》曰:「苑陵縣東南有大隧澗,鄭莊公所掘者。今在大隧山下。」 瓦屋 ,在洧川縣。《春秋》隱公八年,「宋公、齊侯、衛侯盟於瓦屋」 ,即此。

司馬懿故壘 ,在洧川縣南十里。舊有司馬堡,今廢。見有司馬鋪。

鄢城 在今鄢縣西南四十里。《左傳》「晉楚相遇於鄢陵,呂錡射中楚王目」 ,即此。

陶城 ,漢封陶舍為開封侯國,疑即此。《水經注》云「潩水西南流逕陶城」 ,是也。

燕王臺 ,魏文帝封燕王宇為鄢陵王,築臺於城中,故名。

朱濞城 在縣南。《史記》:「濞以卒起豐,入漢,擊項羽,及燕王臧荼,封鄢陵侯,築此城。」

太丘城 ,在縣外一百步。下有漆井。

鳳凰坡 ,在鄢陵縣張橋南。世傳「黃霸治潁川時,鳳凰亦曾集此。」

彭祖亭 在鄢陵縣北東堡彭祖岡之上。固城 ,在扶溝縣西南尹村堡。《通典》云:「周圍有水,其勢甚固,漢時所築。」

扶臺 在扶溝縣治後。宋程顥知扶溝時所築,一名「化民臺。」

桐丘 在扶溝縣西二十里。《左傳》「鄭伯克段于鄢,次於桐丘」 ,即其地。

扶亭 後漢建武元年,封朱鮪為侯國。

帛鄉白亭 相傳楚封太子建之子白公勝於此。

漢井 在扶溝縣廟頭岡。

曲遇聚 在中牟縣。漢高帝與秦將楊熊戰曲遇東,大破之,即此。

官渡城 ,在中牟縣北五里。漢末,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口,即此。

層臺 在城北,魏任城王所築。池中有鐵錐,長六尺,入地三尺,頭西南指,不可動。每月朔自正,人以為晉氏中興之祥云。

《圃田澤 》詩「東有甫草。」 即此。

「愁臺 」 ,後唐莊宗聞亂,至萬勝鎮,登臺問野人曰:「此何名也?」 曰:「愁臺。」 莊宗聞之,慘然不樂,即回軍洛陽。

白沙 後唐同光三年十二月,畋於白沙。今為白沙鎮。

戶牖鄉 在陽武縣東北二十里,即漢陳孺子宰肉地。

張大夫寨 ,在陽武縣西北二十里。漢丞相張蒼故里,一名文侯鄉。

《博浪沙 》「張良為韓報仇,令滄海君擊秦始皇,中其副車」 ,即此。

棣城 在縣北五十里。《左傳》「楚伐陳,諸侯會于棣城以救之」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