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3 (1700-1725).djvu/5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登大位,其《忠武軍》止緣遙領節制,已陞為潁昌府,有 潁川係受封興王之地,伏望崇建府號。」遂以潁州為 潁川府,依舊《順昌軍額悉符前說》。

《桯史》:開寶戊辰,藝祖初修汴京,大其城址,曲而宛如 蚓詘焉。耆老相傳,謂趙中令鳩工奏圖,初取方直,四 面皆有門,坊市經緯,其間,井井繩列。上覽而怒,自取 筆塗之,命以幅紙作大圈,紆曲縱斜,旁注云:「依此修 築故城」,即當時遺跡也。時人咸罔測,多病其不宜於 觀美。熙寧乙卯,神宗在位,遂欲改作,鑑苑中牧豚及 內作坊之事,卒不敢更苐增陴而已。及政和間,蔡京 擅國,亟奏廣其規,以便宮室苑囿之奉,命宦侍董其 役,凡周旋數十里,一撤而方之如矩,墉堞樓櫓,雖甚 藻飾,而蕩然無曩時之堅樸矣。一時迄功第賞侈其 事,至以表記兩命詞科之題,概可想見其張皇也。靖 康胡馬南牧,黏罕斡离不揚鞭城下,有得色,曰:「是易 攻。」下令植砲四隅,隨方而擊之。城既引直,一砲所望, 一壁皆不可立,竟以此失守。太祖沉幾遠睹,至是始 驗。宸筆所定圖,承平時藏祕閣,今不復存。

《農田餘話》:「汴京艮嶽,元朝嘗有回回入於內,取雄黃 爐甘石數萬斤。」蓋雄黃築於巖穴地道間,可以辟蛇 虺。爐甘石,雨過之後,日炙之則有濕氣蒸蒸然,以象 嵐霧,故於中築二物。

《畫墁錄》:「許下西湖,一州之冠,始沮洳未廣。自宋公序 開拓,遂瀰漫,菰蒲魚稻,采取不貲。於是以詩落成,都 人稱美。西南水心有觀音堂,昔乃四門亭子,常有大 蛇居之,民不敢近。其後改置此像,蛇不復出,像乃慈 光獻法容云。」

周世祖展汴京外郭,登朱雀門,使太祖走馬,以馬力 盡處為城也。

《元史耶律楚材傳》:汴梁將下,大將速不台遣使來言: 「金人抗拒持久,師多死傷,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馳 入奏曰:「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 無民,將焉用之?」帝猶豫未決,楚材曰:「奇巧之工,厚藏 之家,皆萃於此。若盡殺之,將無所獲。」帝然之,詔罪止 完顏氏,餘皆勿問。時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萬人。 《癸辛雜識》:羅壽可《丙申再游汴梁,書》所見梗概,汴學 曰文學,武廟即昔時太學武學舊址。文廟居汴水南, 面城背河,柳堤蓮池,尚有璧水遺意。太學與「首善閣 五大字石刻,皆蔡京奉敕書。先聖之右為孟,左為顏, 作一字位置不可曉。北方學校皆然,先聖、先師各有 片石,鑴宋初名臣所為贊,獨先聖,太」祖御製也。講堂 曰「明善藏書」,閣曰「稽古」,古碑數種,如宋初翰苑題名、 開封教授題名、九經石板堆積如山,一行篆字,一行 真字,又有大金登科題名、女真進士題名,其字類漢 而不可識。司天臺太歲殿,徽宗草書九曜之殿,舊開 封府有府尹題名,起建隆元年居潤,繼而晉王、荊王 而下皆在焉,獨包孝肅公姓名為人所指,指痕甚深, 樓閣甚高,而見存者,相國寺資聖閣、朝元宮閣、登雲 樓。資聖閣雄麗,五簷滴水,廬山五百銅羅漢在焉,國 初曹翰所取者也。朝元宮閣即舊日上清儲祥宮,移 至岧嶢半空。登雲樓俗呼為「八大王樓」,又稱譚樓。蓋 初為燕王元儼所居,後為巨璫,譚積有之,其奇峻雄 麗,皆非東南所有也。朝元宮殿前有大石香鼎二,製 作高雅。聞熙春閣朝元宮有十餘座,徽宗每宴熙春, 則用此燒香於閣下,香煙蟠結凡數里,有「臨春結綺」 之意也。朝元宮虛皇臺,亦上清移來,下有青石礎二, 刻畫龍鳳團花,極工巧,舊時是朱溫椒蘭殿舊物。臺 上有拜石,方廣二丈許,光瑩如璧玉,四畔刻龍鳳,雲 霧環繞,內留品字,三方素地,云是宣政內醮時,徽廟 立於中林,靈素王文則居兩傍也。汴之外城,周世宗 時所築,神宗又展拓,其高際天,堅壯雄偉。南關外有 太祖講武池,周美成《汴都賦》形容盡矣。梁王鼓吹臺, 徽宗龍德宮舊址尚存。開封府衙後有蠟梅一株,以 為奇,遂創梅花堂。北人言河北惟懷孟州號小江南, 得太行障,其後故寒稍殺,地暖故有梅,且山水清遠 似江南云。南門外有五嶽觀、太乙宮、岳帝殿,極雄壯 華麗,宮連跨小樓,殿極天下之巧,俗呼為「暖障。」聞汴 有大殿九,聞者五,相國、太乙、景德五嶽,盡雕鏤,窮極 華侈。塑像皆大金時所作,絕妙。徽宗《定鼎碑》瘦金書。 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 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四方聞之,皆 捐金求取,其家遂專其利。蔡京題額「政和定鼎之碑」, 或云九鼎,金人未嘗遷,亦只在土中或水中耳。如資 聖閣、登雲樓覆壓歲久,今其地低陷甚多。曾記佛書 言山河大地,凡為城邑宮闕、樓觀塔廟,亦是緣業深 重所致。光教寺在汴城東北角,俗呼為上方寺。琉璃 塔十三層,鐵普賢獅子像甚高大,座下有井,以銅波 斯蓋之。泉味甘,謂通海潮。旁有五百羅漢殿,又云《五 百菩薩像》,皆是漆胎,裝麗金碧,窮極精好。《普賢洞記》、 石碑甚雅。金皇統四年四月一日,奉議大夫行臺吏 部郎中飛騎尉施宜生撰并書,所謂「方人」者也,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