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重建。萬曆十四年,知府周思宸修,因扁今名「崇本書樓 。」 嘉靖間,舊汝府建,蒙敕賜扁名,今在廢潞府內。

鎮衛樓 在府城南關,其東南初「通汴樓。」 俱弘治中知府劉驛建。

義賑亭 在府城南關康武祠傍。嘉靖三十九年,知府陳慶建,郡人布政馬汝彰有《記》。

衛河提舉司 在府城外西關,永樂初建,後改置臨清州。

外州縣

胙亭 在胙城縣東南龐固社。周公別胙伯所築,今廢。

南燕城 在胙城縣東龐固社,即《春秋》南燕國。晉慕容德都於此,號東燕城,蓋再築也,今廢。古新州城 ,在胙城縣西南二十里。金正大間所築,徙縣於此,更名新州。後為風沙所沒,俗呼「吳起城。」

黃河故道 在胙城縣,自新鄉縣南入界,北行與胙城縣相接,至大名府濬縣大伾山北入海,即《禹貢》「導河東過𠗂汭,至于大伾」 處。胙之河,禹之舊蹟也。漢文帝十二年,河決酸棗,《水經》所謂「東至酸棗,又過南燕縣故城北」 是也。

沁河故道 在胙城縣,一名「孟姜女河。」 自武陟縣流經胙城境,北行與汲縣相接,在漢隄西。今塞。

石丘 ,在胙城縣東北三十里。相傳漢成帝時星隕之石。

石岸 ,在胙城縣西南,即漢隄。金衛州河平軍節度使奧敦公所修,以障大河。今沙門西馮魏二隄多石皆是。

黃飛虎洞 在胙城縣治西。相傳紂時黃飛虎所築,疑即「飛廉」 也。

萬戶營 在胙城縣東南宋社。相傳元末萬戶陳榮建營之所。

搠木臺 在胙城縣城西,高三丈餘,闊畝餘,始築未詳。一云「元時汴、衛運木于北,此其木廠中所築之基也。」

牧村 在新鄉縣東北三里,即古牧野,武王伐紂陳師之地。今有太公廟,尚存。

馮石城 在新鄉縣西南十里故城村。後漢封馮石為侯,築城於此。

獲嘉故城 ,在新鄉縣西南一十二里。本新中鄉,漢武得呂嘉首,置縣於此。

尊經閣 在新鄉縣儒學內。嘉靖甲午年,知縣鄒頤賢建,教諭趙琬《記》。

海蟾堂 在新鄉縣治東。金皇統三年,縣令王廷宣建,自為《記》。其略謂:「劉海蟾於致和中來新鄉佛地白鶴觀,書壁石刻尚存。」

御寨 在新鄉縣東北,近衛河,有紅土岡,俗傳武王伐紂,血流漂杵於此。

李臺寨 在新鄉縣南三十里。俗傳元總管孫公懋屯兵之處。

臨清關 在新鄉縣東二十里。前代設置,以控扼衛河之險,今廢。有臨清店。《唐書地理志》云:「新鄉東北有故臨清關」 ,即此。

絡絲潭 在新鄉縣南十里故城村,今廢。白馬潭 ,在新鄉縣東北二十里。東莊。《巖社》。《五陵 》,在新鄉縣北二十里。

金家灣 在新鄉縣東

鴻門 在新鄉縣東十里。

古殷州城 在獲嘉縣西南羊家莊社,周圍三里許。隋置殷州所築,今廢,有故址存。

齊州城 ,在獲嘉縣西南二十五里,今名「齊州村」 ,即古殷州城。

古城 在獲嘉縣北,崇興寺東。相傳舊縣治也,故址猶存。

黃河故道 ,在獲嘉縣南四十里。天順六年,南徙於原武縣界,其地淤塞,舊蹟猶存。

七賢鄉 在獲嘉縣北。晉稽康等七賢同隱於此,沉酣劇飲,以放逸為達,因以名鄉。

七賢堂 在獲嘉縣北十五里。內祀晉《竹林七賢》,今廢為寺。

梳妝臺 在獲嘉縣城內,分司後。

「亂塚 」 在獲嘉縣治西。

「殷故宮 」 在淇縣西朝陽山,其址尚存。

朝歌邑 ,在淇縣北關西社,即殷舊都朝歌地,漢置縣,王莽更曰雅歌。《劉子》曰:「邑號朝歌,墨子回車。」

妹鄉 在淇縣北,即古衛邑。《書酒誥》「明大命於妹邦。」 《詩衛風》「沫之鄉矣」 ,即此。

衛縣舊城 ,在淇縣東二十里,即康叔之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