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洗心亭 在穠翠亭東南。正德中御史李元建。萬曆十四年知縣盧大中修。前後軒各一間,內有石池,方廣數尺,池中水與泉通,澄瑩如鑑。文昌閣 在輝縣城外東南。萬曆丁丑知縣聶良杞建。

護國塔 ,在府城外東南。萬曆丁亥,知府周思宸從汲縣鄉耆阮壽等議募造,鄉民暨士大夫各醵金義助。塔高百尺,雄峙巽隅,足稱一方之偉觀。

鹽店 一在德勝關北,係明潞藩置,貯食鹽及府屬行鹽。又一在大石橋西衛河岸,亦係明潞藩置,貯河南行引客鹽。

龍亭 在輝縣蘇門山嘯臺前。康熙三十年九月間,因兩河歷經災歉,民困顛連,特蒙

上恩軫念,全蠲河南通省三十一年錢糧,并停徵漕。

《米府》屬六邑,士民感沐。

沛恩公為建造亭中豎碑,敬刊《蠲糧》。

綸音於石。

《府志》
未載古蹟

汲縣

隋興城 在府北二十五里。五代置汲郡。有隋興縣,隋開皇十六年置,尋又析置陽源縣。大業初,以陽源縣併入隋興。唐初,又廢隋興入汲縣。淇門鎮 ,在城東北五十里。唐大順初,朱溫寇魏博,分遣其將丁會等渡河,取黎陽、臨河。龐師古等下淇門、衛縣,「五代梁龍德二年,與晉軍夾河相持。戴思遠襲陷衛州,又攻陷淇」 門及共城、新鄉等縣。《九域志》:「汲縣有淇門鎮。元人運道自封丘、中欒鎮陸運至淇門。明初,徐達定中原,規取河北,自中欒渡河,下衛輝,至淇門鎮。」 是也。杏園鎮 在府城東南。舊為黃河津濟處,設戍守。唐乾元初,郭子儀討安慶緒於相州,自杏園渡河至獲嘉,敗賊將安太清之兵。《九域志》:汲縣有杏園鎮。

通汴樓 在府城南關。東、南二樓,俱弘治中知府劉繹建。

冰窖 在城內東南隅,潞王建置。歲藏冰於內,國變廢,今空閒。

春樓 在潞府東華門內,潞簡王建,今廢。「看花樓 」 在潞府石山北,今廢,尚存臺

景武堂 在府治署後堂。嘉靖間,知府呂顓名以「景武」 ,崔銑有《記》。

帥正堂 即府治正堂。元至元二十六年,侯答失帖木兒暨總尹耶律漢傑、判官常德建。王惲有《記》。

壁光樓 在府城內正中,高十丈有奇,下跨街衢,以通往來。其建置最遠,原名「麗譙。」 金貞祐間遭燬,元延祐間重修。明崇禎四年,因移縣庠於樓側,安奎光於樓上。知府苗自成重修,名以「壁光。」

胙城縣

「石柱 」 此古廟也,未詳其始建。元封宣差行省撒吉思不花相公夫人世食戶於胙,創建門宇一區。今存石柱二,在縣西郭大屯。

華嚴曉鐘 在縣治西北隅。俗傳河注胙城,亂流中有鐘浮焉,隱隱若人𨙫之聲。舟人獲之,懸寺內,聲聞百里。後不知所在。或云即縣治鐘樓所懸者是也。未詳。

新鄉縣

岳忠武戰壘 在縣南二里。拔新鄉時駐兵地也。高丈餘,亦稱「岳王塚」 ,今東西岳王營是也。石佛 在縣西南三十里宋佛村。宋時有石佛高丈餘,黃河泛漲,浮水至此而止,遂建西明寺。魯總管故里 在魯堡,有元碑殘缺。其溝為魯王溝,文武貴人皆出一門。洪武時,欽天監言「此地有王氣」 ,差官鑿斷,遺溝尚存。

淇縣

紂王殿 在縣西五十里,遺址尚存。

紂王窩 在縣東十五里四流口社淇河內。相傳殷紂葬於此,故名。

肅迓亭 一在北關,一在南關。明嘉靖二十三年,知縣張宜建,今廢。

輝縣

月臺 在湧金亭西南,有石如月,故名。

放魚亭 在河之東濱,去岸丈餘,即「更衣亭」 故址。明萬曆甲午,涇陽李公放鯉於此。是日雷電作於河中,風雨騰空而去,故建亭以紀異,上有《碑記》存之。

清輝閣 在河之中央,即穠翠亭故址。萬曆壬辰,知縣紀雲鶴建。其上扁曰「宛在」 ,一名宛在亭。舊有扁,題「山水之間」 四字,後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