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修武》「北臨溫峪,西抱天門。」

武陟、廣武面峙於南,太行屏倚於後,黃、沁交流,關梁相望。

孟縣,紫金接太行之麓,沇水發王屋之源。溫縣東帶沁河,西連沇水,南據虎牢,北倚太行。

懷慶府星野考        府志

黃帝分星次: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 ,一名「娵訾。」 于辰在亥,謂之「太淵獻」 ,于律為「太簇。」 斗建在寅,今衛分野。

《史記》:「衛地,營室,東壁之分野。」 今之東郡及魏郡之黎陽,河內之野王朝歌,皆衛分野。

《漢書地理志》:「魏地,觜觿參之分野。其界盡河東、河內,皆魏分野。衛地,營室、東壁之分野。」 今之東郡、魏郡及河內之野王朝歌,皆衛分野。

《後漢書》:「自危十度至壁八度」 ,謂豕韋之次,立春,驚蟄居之,衛之分野。

《晉天文志》:「河內入張九度。」

《隋·地理志》:「冀州,古堯之地。舜分州為十二,冀州析置幽、并。其于天文,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大梁,屬冀州。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屬幽州。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為娵訾,屬并州。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鶉火,屬三河。」 則河內、河東也。

《唐·天文志》:「營室、東壁,娵訾也。初危十三度,餘二千九百二十六,抄一太中,營室十二度。終奎一度。自王屋、太行而東,得河內,至北紀之東隅,北負彰、鄴,自河、濟之交,涉滎波,濱濟水而東,得東郡之地。古邶、鄘、衛,凡胙、邗、雍、共、微、南燕、昆吾、豕韋之國。自閣道、王良至東壁,在豕韋為上流,當河內及彰、鄴之南,得山、河之會」 ,為「離宮。」 又循河、濟而東接元枵,為《營室》之分。

「十月陰氣進踰乾維,始上達于天,雲漢至營室東壁間,升氣悉究,與內規相接。故自南正達于西正,得雲漢升氣,為山河上流;自北正達于東正,得雲漢降氣,為山河下流。」 娵訾在雲漢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當中州河濟間。且王良《閣道》由紫垣絕漢抵營室,上帝離宮也,內接成周、河內,皆《豕韋》分。

《唐·地理志》:「河北道,蓋古幽、冀二州之境,覃懷澶、衛及魏、博、相之南境,為娵訾。」

《明一統志禹貢》:「冀州覃懷之地。」 天文「室壁分野。」 清類分野,《書》澶、懷、衛、相,皆衛分也。天文星指室壁。又以溫、孟、濟三邑屬鄭,角、亢分野。

《周禮疏》云:「營室、東壁,衛并州分野。自閣道王良至東壁,為河、濟之上流。河內及鄴南得河山之會,為離宮。又循河濟而東接元枵,為營室之分。」 魏太史令陳卓更言:「郡國所入宿度,有柳七星,張屬周三輔,而曰河內入張九度」 ,是又以為鶉火之次。

《史記》:「北斗七星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間。」

懷慶府山川考        府志

本府。河內縣附郭。

太行山一名五行山,《列子》作太形山,又名泰堈。在府城北二十里,濟源、河內、修武皆在其麓,綿亙數千里。其間峰谷岩洞,景物萬狀,雖各因地立名,然實皆太行也,為中州巨鎮。《禹貢》:太行、恆山至於碣石,亦相聯屬之意。《淮南子》曰:「武王欲築宮於五行之山。周公曰:『五行險固,德能覆也。內貢迥矣,使吾暴亂,則伐我難』」 矣。君子以為能持滿。金仁山曰:「太行為河北脊,諸州皆山險,至太行山盡,地始平曠,田皆腴美,俗稱小江南。」 紫金壇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群峰拱向,上多白松氣,歲重九日,人登高于此。李義山自云家在壇山之側,即此。

明月山在府城東北四十里。中有古剎,自山坳層構而上,最後曰「憑虛閣」 ,高峻舒豁。俯視其下,綠竹清流,村廬錯比,如在几案間。田塍皆如圃畦,煙火相屬,縹緲不絕。寺周迴古柏參天,不可數計,遊人多題壁者。

貝澗山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兩山夾澗,高可插天,奇峰林立,如錐如劍,如人立,如虎踞,如千夫共𩰚,如萬馬爭奔,忽向忽背,忽斷忽連,長十里許,變化萬狀,應接不暇。澗水瀠折有聲,至山口而伏。

臨川山在府西北四十里。

水峪山,在府北二十五里,泉流石磴間,夜靜微聞琴瑟聲,取以煮茗,與雪水無別。兩山蔥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