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苑飛集朝堂,校尉高德儒等見之,奏以為「鸞孔雀,已飛去,無可驗」 ,於是百官稱賀。詔世基造儀鸞殿,南有烏桲林、栗林、葡萄架四行,長百餘尺。含景殿 在景華宮之內。

曲水殿 ,海東有曲水池,其間有曲水殿,上巳禊飲之所。

清暑殿 殿南有通仙橋、百尺澗、青蓮峰,唐修文殿 貯書之所。

「洛城殿 」 ,載初元年,武后策貢士於此殿,試貢士自此始。

麗春殿 、麟趾殿 ,在御內,宋之問有詩。「武成殿 ,光宅元年甲子,武后御此,帥王公以下上尊號。」

紫宸殿 ,內朝在乾元殿後。丁卯太后臨軒之後,御此殿。

甘露殿 。成象殿 。永寧殿 。崇勳殿 。昭宗時,洛陽宮前為貞觀殿,後為崇勳殿。

觀風殿 ,武后徙上陽宮,帝率百官觀風殿,問起居,即此。

集賢殿 、搖光殿 、億歲殿。

同明殿 ,在億歲殿西,中宗常御此以見群臣。「芬芳殿 」 、嘉預殿 ,妃朝太后於此。

乾元殿 ,元宗開元五年幸東都,將行大享禮,以武后所修明堂,有乖典制,遂依舊造乾元殿。每臨御,元日、冬至,於此受朝賀。

「長生殿 」 ,武后寢疾於此。時張柬之斬易之,昌宗進逼於此殿。

「德昌殿 」 ,《洛陽宮》西門內。

流杯殿 、弘徽殿 。《玉海》曰:「東都城有流杯殿,在麗春臺北,有東西廊,南至麗春臺,北連弘徽殿,兩頭皆有亭子,間以山池,作漆渠九曲。」 見《西京記》。

後梁文明殿 。開明元年,改貞觀殿為文明殿。金鑾殿 。《洛陽記》曰:「乾化元年,置金鑾殿大學士,以敬翔為之首。」

後唐中興殿 。莊宗同光二年,改崇勳殿為「中興殿。」

臨芳殿 ,《清異錄》云:「洛陽城內臨芳殿,莊宗所建。殿前有牡丹千餘本,如百藥仙人」 、「蓬萊相公」 、「月宮花」 ,「小黃、嬌雪夫人、粉奴香、卯心黃、御衣紅、紫龍盃」 、「三雲紫等名。」

後周「正武殿 」 ,周主壬午大醮於此。

宋神御殿 宋景德四年,車駕謁陵,因幸西都,詔以太祖誕生之地建為應天院,圖繪聖容於內。

興先殿 、帝華殿 、昭考殿 。天聖中,欲置真宗神御,而難於題。仁宗以殿後齋宮並置三殿,曰「三聖殿。」 慶曆中名太祖殿曰「興先」 ,太宗殿曰「帝華」 ,真宗曰「昭考。」

漢魏闕 《東都賦》云:「建象魏之兩觀,旌六典之舊章。」 《文選註》曰:「兩觀者,表明六典之法,以垂於象魏。」

朱雀闕 、蒼龍闕 、白龍闕 、元武闕 ,在洛陽,見《通略》。

「魏凌霄闕 ,明帝建。」 始建,有鵲巢其上,帝以問高堂隆。《魏志》

唐閶闔闕 。東都城有閶闔闕,在映日堂東隅。城上闕北及南皆有觀象臺,唐所置也。

漢「嘉德」 署 「南宮。」

丙署 南宮

承祿署 在《中藏府》。

翔平署 在後掖庭

永巷署 在北宮東掖庭。

「魏百尺樓 。舊洛陽城東北有樓,高百尺,魏文帝造也。」 《洛陽地記》

晉鳳凰樓 《晉宮閣》曰:「洛陽有鳳凰樓。」

儀鳳樓 總章觀上有儀鳳樓。

綠珠樓 元魏昭儀寺有池,池南有「綠珠樓」 ,乃石崇故居,「綠珠墜樓」 ,即此。

「慶雲樓 」 、「伺星樓 」 、「鳷鵲樓 」 、「翔鳳樓 」 四樓,俱在廣望觀南。

「崇虛樓 」 ,魏建於禁中,齋戒則居之。

唐「則天樓 」 ,則天門樓也,武后曾御此以赦天下。

《浴日樓 》「上陽宮內」 ,

廣達樓 在御內,蘇頲有《應制詩》。

觀風樓 在宮外東北隅,屬夾城而連於內,前臨馳道,周視山川。

「太清樓 」 、「紫陽樓 。日樓 、月樓 、龍門驊樓。」 後梁「五鳳樓 洛陽內。後梁太祖即位,羅紹威取魏良材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