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新收更名原額地八頃三十畝全熟,共徵銀九十兩五分一釐三毫零。

《收並》弘農衛共準額人丁一百七十一丁,原準額丁銀八十五兩五錢。見在人丁一百七十一丁,共派人丁銀八十五兩五錢。

原額地一百二十七頃一十七畝全熟,《原額》銀五百一十八兩二錢四分二釐,共泒銀六百七十八兩四錢一分一釐。

以上通共實徵「丁地,起存本折扣解、優免並補徵墾首」 等項銀三萬七千四百三十一兩五錢八分五釐三毫零。內有漕米、河夫、驛站。

正兌、改兌加耗、閏耗,共米五千八百一十二石,價銀四千六百九十五兩六錢

盤剝銀六十九兩

「《六八、漕折》、輕賫折蓆」 三項,共銀九十五兩八錢九分。

臨清、廣積二倉運軍行糧,實徵加耗共米一千七百五石八升三勺八抄,價銀八百六十兩六分四釐三毫四忽。

河夫實徵銀八百六十八兩一錢六分五釐四毫。

起解潼關倉,實徵銀二千四百六十四兩九錢二分九釐四毫三絲四忽四纖。解陝西布政司。鼎湖驛驛馬六十二匹,各色夫役九十六名,夫馬工料、支解等項,共銀三千五百六十三兩七錢。除支解外,餘銀一千一百七十二兩五錢,協濟澠池縣外班銀三十五兩四錢六分。

常平義社倉三座,常平倉一座,盤頭鎮義倉一座,陽平觀社倉一座。

閿鄉縣常平倉:原有倉廒六間,坐落在縣堂東,知縣方吉。今添造倉廒二十四間,坐落縣堂西。共積貯穀八千七百二十二石一斗九升一合七勺五抄。

鹽引共三千八百一十張。

河南府風俗考        府志

本府。洛陽縣附郭。

《周禮註》:「氣稟中和。」

《左傳》:季札聞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隋·地理志》:「河南亦豫州之域。豫之言舒也,言稟平和之氣,性情安舒也。洛陽得土之中,故周公作洛於此。其俗尚商賈,機巧成俗,故《漢志》云:『周人之失,巧偽趨利,賤義貴財』。」 此亦自古然矣。《宋邵氏聞見錄》:「忠義疊見。」

《豫州箴》註:「郁郁荊河。」

《宋志》表「士嚮《詩》《書》,民習禮義,務本立業,有周、召遺風。」

《陝州甘堂記》「刑訟簡省,民安生業。」

《一統志》:「性行淳樸,不事華侈。」

宋蘇軾詩:「洛陽古多士,風俗猶爾雅。」

《山堂考索》:「其俗和柔而寬緩。」

《杜氏通典》:「周人善賈,趨利而纖嗇。」

《文選》:「女修織紝,男務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元。恥纖靡而不服,賤奇麗而弗珍。」

偃師縣

三代之時。惟尚淳朴。厥後時異世殊。或尚奢侈。或專勢利。變易靡常。《逮我》

皇清定鼎,人民鮮少。其間嫁娶、往來、冠婚、喪祭之禮,

多從儉

鞏縣

土厚水深,人性勇敢。婚禮迎親,猶行古道。冠裳不尚紛奢,伏臘恆多祭賽,甚得崇本祀先之遺意。至競財好訟,負氣尚力,所謂「人性勇敢」 者,固如是耶。柔以禮讓,道以和平,司牧之事,孰有急於此。

孟津縣

「地狹土瘠」 ,古稱「質朴。」 但民性多梗。告訐繁滋,其風氣使然乎。自我

皇清鼎革,風氣漸淳,習俗丕變。士務學崇文,敦禮尚

義民勤於稼穡,冠婚喪祭,率遵典禮,猶有周召之遺風焉。

宜陽縣

自《召伯》巡行,風俗淳美。相傳明隆、萬之代,庠無踏雲履之士,庶民之家不帶金銀珠翠。迨明末奢侈極矣,經兵火之後,漸返儉約。近奉憲示,移風易俗,終必賴之焉。

登封縣

居萬山之中,四方商賈之所不至,民生猶有淳朴之風焉。地近少林,禪教窟宅,士大夫不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