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目錄

 河南府部彙考十三

  河南府古蹟考四陵墓附

職方典第四百三十九卷

河南府部彙考十三

河南府古蹟考四陵墓附  府志

本府。洛陽縣附郭。

殷王塚 在成周東北故洛陽城中。見《漢書司隸志》。

周景王陵 在古洛陽太倉中。秦封呂不韋洛陽十萬戶,大其城,并圍景王塚,見《通考》。

靈王陵 ,按王塚在府城西南柏亭西周山上,今三山有斷碑,云「周王陵」 是也。

威烈王陵 在洛陽縣東金鏞城東北隅。見《漢書司隸志》。

定王陵 、悼王陵 、敬王陵 在縣西南。柏亭東北三王陵,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崔浩謂定當作「敬。」 夫景王已葬翟泉,此陵無景王已明。或有謂景當作「敬」 ,酈道元又據《東征賦》辨其為誤。竊意敬、景音相近,景既不在此,其為敬無疑矣。《東征賦》非為考此陵而作,亦何容過泥為也?漢昭帝陵 在城東平落堡,見《通志》。按昭帝崩於長安,不應葬此,不知《通志》何所據也。

明帝顯節陵 ,方三百步,高八丈,《帝王世紀》曰:「故富壽亭也。西北去洛陽三十七里。」 后馬氏伏波女合葬於此,見《漢書》。俗稱為「大漢塚」 云。章帝敬陵 ,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帝王世紀》曰:「在洛陽東北三十九里」 ,后竇氏合葬。見《漢書》。俗稱二漢塚,即此。

和帝慎陵 ,方三百八十步,高十丈。《帝王世紀》曰:「在洛陽東北四十一里。」 后董氏合葬,見《漢書古今註》。俗稱「三漢塚」 ,即此。

殤帝康陵 ,方二百八十步,高五丈五尺。《帝王世紀》曰:「去洛陽四十八里。」 見《漢書古今註》。安帝恭陵 ,方二百六十步,高十五丈。《帝王世紀》曰:「在洛陽十五里。后閻氏合葬於此。」 見《漢書古今註》。

順帝憲陵 ,方三百步,高八丈四尺。《帝王世紀》曰:「在洛陽西北十五里。后梁氏合葬於此。」 見《漢書古今註》。

「沖帝懷陵 ,方一百八十二步,高四丈五尺。」 《帝王世紀》曰:「西北去洛陽十五里,伯牙有懷陵操。」 見《漢書古今註》。

質帝靜陵 ,方三百六十步,高五丈五尺。《帝王世紀》曰:「在洛陽東三十三里。」 見《漢書古今註》。桓帝宣陵 ,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帝王世紀》曰:「在洛陽東北三十里,后竇氏合葬於此。」 見《漢書古今註》。

靈帝文陵 ,方三百步,高十二丈。《帝王世紀》曰:「在洛陽西北二十里,后宋氏誣咒詛死,歸葬宋氏舊塋皋門亭。」 見《漢書古今註》。

郭后陵 ,光武后建武二十八年崩,葬北邙山。陰后陵 ,和帝后以巫蠱事廢,遷桐宮,葬臨平亭。見《通志·陰后傳》。

李氏墓 安帝恭人生皇子保,為閻后鴆殺,葬洛陽北。見《後漢閻后傳》。

梁后懿陵 ,桓帝后。延熹二年,后以憂恚崩。是歲誅梁冀,追廢后為貴人。見《通志·梁后傳》。鄧后陵 ,桓帝后也。梁后崩,鄧氏為后。后恃尊驕忌,與帝所幸陰貴人相譖訴。八年,廢后送暴室,以憂死,葬北邙山。見《通志·鄧后傳》。

陽城王墓 名祉,字巨伯,光武族兄。建武二年,封陽城王。葬洛陽北邙山。見《後漢》本傳。

楊貴人墓 楊以恭之女,為清河孝王慶之貴人,後坐巫蠱事,下暴室,飲藥卒,葬於洛陽北樊濯聚。見《後漢清河王傳》。

魏明帝高平陵 ,在縣南九十里大石山,見《三省通鑑》。

高貴鄉公墓 ,在洛陽《瀍水》之濱。

晉武帝峻陽陵 在洛陽。見《晉書》。

宣帝高原陵 在洛陽,后張氏合葬於此。惠帝太陽陵 ,在洛陽東南。見《通書》。

元魏世宗景陵在洛陽北邙山,魏世宗宣武帝葬於此,見《唐記》三省註。

《後梁太祖宣陵 》在洛陽伊闕東南,今俗稱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