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四十二卷目錄

 河南府部藝文三

  東西周辨         元吳澄

  十賢堂記          前人

  河南瑞麥頌        趙允迪

  龍門記          薩天錫

  伊洛淵源錄序       黃清老

  河南府儒學修井記    明王邦瑞

  後耆英會記         前人

  創修新安縣磚城記     呂維祺

  請免河南糧疏        前人

  嵩書序          李維楨

  五老圖序         沈一貫

  伊洛淵源祠記        陳宣

  重修康節先生安樂窩記    鄭安

  洛陽縣重修廟學記     董廷珪

  河南府刱建澗河橋記     李賢

  伊洛二渠水利重濬記     劉健

  河南府重修瀍橋記      前人

職方典第四百四十二卷

河南府部藝文三

《東西周辨》
元·吳澄

東西周有二:一以前後建都之殊而名,一以二公封 邑之殊而名。昔武王西都鎬京,而東定鼎於郟鄏,周 公相成王,定洛邑,營澗水東,瀍水西,以朝諸侯,謂之 「王城」,又謂之「東都」,實郟鄏,於今為河南。又營瀍水東, 以處殷頑民,謂之「成周」,又謂之「下都」,於今為洛陽。自 武至幽,皆都鎬京。幽王娶於申,生太子宜臼,又嬖褒 姒以生伯服,欲立之,黜宜臼。申侯以鄫。及西戎入寇, 殺王,諸侯逐西戎,與申侯共立宜臼,是為平王。畏戎 之逼,去鎬而遷於東都。平以下,都王城,曰東周;幽以 上,都鎬京,曰西周。此以前後建都之殊而名也。自平 王東遷,傳世十二,而景王之庶長子朝與王猛爭國, 猛東居於皇,晉師納之,入於王城。入之次月,猛終丐 立。踰半期而子朝又入,王避之,東居於翟泉。子朝據 王城,曰西王;敬王在翟泉,曰東王。越四年,子朝奔楚。 敬王雖得返國,然以子朝餘黨多在王城,乃徙都成 周,而王城之都廢。至考王封其弟揭於王城,以續周 公之官職,是為周桓公。自此以後,東有王,西有公,而 東、「西周」之名未立也。桓公生威公,威公生惠公,惠公 之少子班又別封於鞏以奉王,是為東周。惠公父子 同諡,以鞏與成周皆在王城之東,故班之兄則仍襲 父爵,居於王城,是為西周。武公以王城在成周之西, 故自此以後,西有公,東亦有公,二公各有所食,而周 尚為一也。顯王二年,趙、韓分周地為二,二周公治之, 王寄焉而已矣。周之分東西自此始。九年,東周惠公 卒,子桀嗣。慎靚以上皆在東周。赧王立,始遷於西周, 即王城舊都也。《史記》云:「赧王時,東西周分治。」今按顯 王二年已分為二,不待此時矣。其後西周武公卒,子 文君嗣。五十九年,秦滅西周,西周公入秦,獻其邑而 歸。是年赧王崩,次年周氏東亡。秦遷西周公於𢠸狐 聚。又六年,秦滅周,遷東周公於陽人聚。此以二公分 邑之殊而名也。前後建都之殊者,以鎬京為西周,對 洛邑為東周而言也。二公封邑之殊者,又於洛邑二 城之中,以王城為西周,對成周而言也。大概周三十 六王,前十有二王都鎬京,中十有三王都王城。王城 對鎬京,則鎬京在西而王城在東,其東西之相望也。 遠季十王都成周,赧一王都王城。王城對成周,則成 周在東,而王城在西,其東西之相距也近,一王城也。 昔以東周稱,後以西周稱。夫周東西之分,因武、惠二 公各居一而名王,則或東或西,東西之名,繫乎公不 繫乎王也。邵子《經世書》記「赧王為西周君,與東周惠 公並,而西」周公無聞焉,則直以西為王、東為公矣。知 東之有公,而不知西之亦有公也;知王之在西,而不 知赧以前之王固在東也。《戰國策》編題首東周,次西 周,豈無意哉?二周分治以來,顯王、慎靚王二代五十 餘年王於東,赧一代五十餘年王於西。先東後西,順 其序也。近有縉雲鮑彪注,謂西周正統,不當後於東 周,升之為首卷,於西著王世次,於東著公世次,蓋因 邵子而誤者。既不知有西周公,且承宋忠之謬,以西 周武公為赧王別諡,反以徐廣為疏,是未嘗考於司 馬貞《索隱》之說。鮑又云:「赧徙都西周。西周,鎬京也。」嗚 呼!鎬京去王城成周八百餘里,自平王東遷之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