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陰之位,八為少陰之數,故二與八對也。三為少陽之 位,七為少陽之數,故三與七對也。四為太陰之位,六 為太陰之數,故四與六對也。是則以《洛書》之數而論 《易》,其陰陽之理,奇偶之數,方位之所,若合符節,雖《繫 辭》未嘗明言,然即是而推之,如指諸掌矣。朱子亦嘗 言:「《洛書》者,聖人所以作八卦,而復曰九疇並出焉」,則 猶不能不惑於漢儒經緯表裏之說故也。嗚乎!事有 出於聖經,明白可信,而後世弗之信,而顧信漢儒附 會之說,其甚者蓋莫如以《洛書》為《洪範》矣。吾故曰:「《洛 書》非洪範」也。《河圖》《洛書》皆天地自然之數,而聖人取 之以作《易》者也。

《條鞭法記》
孟化鯉

海內行條鞭法者多矣,新安則自我侯曾公始。侯自 甲申來宰邑事,約己愛民,凡涖官行政,載在令甲者, 犁然具舉。已迺洞燭吾邑,征輸蝟起,訖無畫一之法。 徵納曰「大戶,歲用百千十餘家」;供億曰「里甲,歲費不 貲。」其狡黠則倚以為奸,弊孔百出,闇懦者見紿於積 猾,郵庫庾級,尤為民蠹。公家之賦役者一,而他費倍 之,坐是偏累蕩產者什九,民視役不翅猛虎毒蛇。侯 喟然曰:「吾既為民父母,坐視不為之所,是重困吾民 也。」遂議行《條鞭法》,悉心緯畫,臚列條分,兩稅及驛傳 拋荒諸項,歲訂銀一萬一千九百六兩有奇,而傾解 耗費皆在焉。均徭及一切酬費,歲訂銀五千八百九 十三兩有奇,而應解諸費皆在焉。一邑賦役之額盡 是矣。其徵折也,兩稅等取諸糧石,均徭等取諸丁糧。 邑之糧,自學田、武場、洎界村、大張逃租五十一石二 斗二升外,實一萬五千一百三十二石四斗八升,徵 銀八錢五釐有奇。此徵折、兩稅等法也。吾邑山多地 瘠,民故不習商賈。舊勘上三則戶僅以中下六則供 輸,自優免外,實七千二百五丁。中上則每丁徵銀七 錢四分二釐有奇,下下則每丁一錢二分有奇,餘四 則視中上遞減一錢三分有奇,合之得二千一百七 十四金有奇。糧自免外,實一萬四千七百八十一石 四斗七升,石徵銀二錢三分有奇,而寄莊實加五分, 合之得三千五百金有奇。此徵折均徭等法也。《曩昔 蝟征》括為一條,若大戶,若里甲,若郵庫庾級之類,一 切罷免,俾百姓曉然知丁租之數惟此,賦役之數惟 此。然又人給印牒,歲兩徵輸,置櫃公庭,民自封投,銀 有定期,民惟按牒輸之。其他解納諸費,毫無所擾。議 既定,白於撫按,咸報可。既期年,邑之人讙然稱便,相 率請於當道勒石以垂永久,亦報曰「可。」邑幕陶君西 遣使持狀詣都下,索余記。余惟君子為政,非徒悅民, 蘄於善治;非徒更化,蘄於安民。行條鞭者,或釐弊未 盡,或經畫未妥,終致變更者有之。侯之訂是法也,殫 力勞心,鉅細具備,上不廢公,下不病民。百年敝政,一 旦嘉與。百姓更新,田野喁喁,若解倒懸而置之衽席。 《易》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又曰:「神而化之,使民宜 之。」其是謂乎?宋儒有言:「寬一分,民受一分之賜。」今法 歲不過一萬七千九百餘金,回視疇昔,殆省三之一, 民之受賜普矣,固宜欣欣鳴於當道,祈垂永久也。夫 為民父母,宜同欲惡,審趨違。乃民之欲趨在此,獨奈 何違其所趨,惡其所欲耶?繼侯者睹是石,諒必有同 心矣。異日丁有消長,事有增損,亦惟因時調停潤色 之耳,其法固未可輕變也。余樂侯有是政,而又樂邑 之人有是舉,於是乎記侯名唯,丁卯鄉進士,四川富 順人。

《書池上篇後》
王世貞

余少讀《歸去來辭》,雖己高其志,而竊難其事,以為非 中人所能。後得白樂天《池上篇》,覽之,頗有合,謂此事 不甚難辦,此文不甚難搆,而千百年少儷者,何也?蘇 長公云:「樂天事事可及,唯風流一事不可及。」余則云: 「風流亦可及,惟曉進退不可及也。」

《河南府學四賢堂記》
劉定之

河南府儒學明倫堂在大成殿東。都御史王公暹以 為「堂東而殿西,則是師生講習之處尊,而聖哲祀饗 之處卑也。」乃於殿西隙地復搆新堂,以夾殿於其中。 而新堂之所祀者,邵康節、程明道、伊川葢,皆其鄉賢 得從祀於先聖者也。今年予以使事至河南,獲祇謁 焉。退而思之,司馬文正亦嘗居此,而亦從祀者,斯堂 「之祀不與。」何也?以蹟言之,若必祖父於斯,子孫於斯, 然後為其鄉,則惟兩程夫子為然耳。康節自共城來, 今安樂窩其遺墟也;文正自涑水來,今獨樂園,其故 址也。其跡之均如此,未可以有康節而無文正。至論 其德,則熙寧變法之初,廷爭蹇諤,學士君實、御史伯 淳,相倡和也;元豐退居之際,養晦著「《皇極經世通鑑》 《資治》,相符契也。元祐更化之秋,旋乾轉坤,光居宰府, 頤在經筵,相表裏也。其德之同又如此,是豈可以祀 三而遺一哉?」明日,予與太守虞君廷璽、教授鍾君旻, 洎其同僚諸君會別於東郭,語及之,皆歡然以為宜 無異辭。乃定議更祀四賢,其序先邵,次司馬,次兩程, 以齒列也。余為記其由,且繫以銘曰:「河洛之中,大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