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四十八卷目錄

 南陽府部彙考二

  南陽府山川考上

職方典第四百四十八卷

南陽府部彙考二

南陽府山川考上       府志

本府。南陽縣附郭。

豫山 在府城北十五里。孤峰峭立,俗名獨山。紫山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一名紫靈山。有一水,東西十五里,南北二百步,湛然沖滿,無所會通,冬夏常溫,因曰湯谷。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是也。有鳳雛臺遺址,相傳龐士元隱居於此。未知其詳。有明唐藩諸墓。

磨山 :在府城北三十里。石可為磨磑。

羊山 在府城西,與磨山並峙。

塔子山 :在府城西二十里。

曹峰山 :在府城西北。

蘘山 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土名「黃山。」 昔有居民被蠱毒,遇神女教食蘘荷,毒愈,因名。

豐山 在府城北三十五里。《漢書》謂精山,朱雋於此破孫夏。《山海經》曰:「有豐山,神耕父處之,常游清泠之淵,出入有光,見即其國為敗。有九鐘焉,是知霜鳴。」 郭璞曰:「清泠水在西鄂縣山上,神來時,水光赤躍,今有屋祠也。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應,而不可為也。」 張平子《南都賦》:「耕父揚光於清泠之淵。」 注云:「耕父,旱鬼也。」 《山海經》又曰:豐山,其上多金,其下多穀柞杻。橿有獸焉,其狀如蝯,赤目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又相傳有朱草,人得而食之,可以成僊。

蒲山 在豐山西。本紫山來龍,迤邐東行,頓起岡巒,逆折而北,突起成山,橫絕南北,蜿蜒數里。隱山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上有昭烈廟。世傳昭烈自燒博望屯偽遁,隱兵於此,故名。

北筮山 :在府城北五十里。土名「沙山。」

三賢山 :在府城北八十里。

砂石山 在府城西北,昔日「鎗杵嶺。」 東繞垛亙六十里,山水清奇,竹林修茂。

臥龍岡 在府城西南七里。漢丞相諸葛孔明躬耕處。有草廬及諸葛書院。

麒麟岡 在府城西五里。有百里奚墓。

翔鳳岡

「中陵岡 」 ,俱在紫山,皆有唐王墓。

煙墩岡 在博望東五里。

馬圈岡 :在府城東三十里。

銀洞陵 ,在府城北七十里石橋。鎮四:北出銀砂。

淯水 在府城東三里。俗名白河。其源出自嵩縣雙雞嶺。應劭曰:出弘農盧氏水。東南流,經南陽、新野,會梅溪、洱灌、湍水、黃渠、栗鴉、泗潦、刁河等水,與泌水合流,南至襄陽入漢江。其水有四堰,曰上石谷、馬渡港、蜣螂沙堰,溉田六千餘頃,乃漢召信臣所置。東漢杜詩、晉杜預皆嘗增廣之。《史》云:「諸將立更始淯水上。」 即此。

洱水 在府城北五十里。出弘農盧氏之熊耳山。東南逕酈縣北、房陽城北,又逕西鄂縣南,東流注於淯水。

梅谿水 在府城西。源出紫山,南逕百里奚故宅,又逕宛西呂城東,又逕杜衍縣東,又南謂之汝谿之流,而左注淯水。

三里河 在府城北。出於紫山,東南流,逕東郭,南入淯水。又謂之「溫涼河。」

十二里河 在府城西。發源紫山,東南流,循魯家川入淯水。

江石河 在府城西

黃渠河 在府城北。發源紫山,南流逕豫山之東,至釣魚臺南。其流漸大,名為「灉兒河。」 折流而南入淯水。

栗河 在府城東淯水之左。出馬渡堰,至新野入淯水。

潦河 在府城西南。其源有二:一自馬氏坪,一自曹峰山至鎮平大莊合流,南七十里至岡頭與淯水合。

鐵河 在府城北四十里。出於三賢山,南流至尢家寨入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