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屏亙百餘里,接連騎立。山下有小龍潭,溢入洮河,禱雨有應。

遮山 在縣東三十里。巒岫岧嶢,溝澗深阻。相傳莽兵追光武至此,為山所遮,竟弗能及,因名。甕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上有石穴如甕狀。金塚山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

先主山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先主廟。夫子嶺 ,在縣北二十里。昔有隱者嘗登眺其上,因以名。

羊羔嶺 在縣東南三十里。上有石羊。

滴玉崖 在縣北三十五里。有泉一泓溜滴,清冷如玉。上有玉崖寺,今廢。按《縣志》,舊名滴淚崖。明嘉靖間,鄖陽都葉照遊其處,改今名。

匾坡 在縣西北六十里,騎立山之麓。

悔來坡 在縣西北七十里。騎立山之陽,勢極險峻。俗云:「昔有人往騎立龍湫禱雨者至此,難陟降,因而追悔,故名。」

廟兒岡 ,在縣西十五里。有古樹合抱,世傳光武曾憩息其下,無螻蟻。舊有光武廟,今廢。有土地廟。

趙河 ,在縣,本古洮河,縣西十里,源出騎立山龍湫,南流九十里入鄧州湍水,東南至新野七里河入淯水。

嚴陵河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源出嬌女朵,南流入湍水。西有山名「富春」 ,有子陵洞,俗呼為「沿嶺」 ,誤。

十二里河 在縣東。源出杏花山,一名「淇河」 ,南流入趙河。

沙溝河 在縣西四十里。源出騎立山《聖朵》,南流入湍水。

東三里河 在縣。源出夫子嶺,南流入淇河。西三里河 在縣。源出杏花山小龍潭,南流入趙河。

鑼鼓河 在縣西南五里。中有石竅,觸水而鳴,如鑼鼓聲。今水小沙漲,其聲不聞。

九曲河 ,在縣北八里,流入趙河。

穆家渠 在縣西二十五里,南流入江石河。菱花池 ,《一統志》云:「在縣西南,俗名天池」 ,廣五里餘,中產蓮藕蒲茨。

青龍泉 :在縣竹園保,灌溉田畝。

柳泉 ,在縣遮山北,廣五丈,溉田甚遠。漢宣帝封膠東戴王子彊為柳泉侯。

唐縣

唐子山 ,在縣南一百里。唐因此山置唐州,又名西唐山,云即漢高鳳隱居處。今攷高鳳漂麥,乃葉之西唐山,則酈道元注《水經》即以此為高鳳所隱之西唐者,非。

紫玉山 在縣南一百里。下有龍潭二,禱雨有應。世傳唐道通禪師降黑白二龍於此。

白玉山 在縣南五十里。一名「髮山。」 上有卓錫泉,宋靈稷祖師於此祝髮。

蓼山 在縣南九十里。古蓼國地,上有蓼王廟。中陽山 ,在縣東七十里,一名慈丘山。《水經》曰:「上界山」 ,隋因此山置慈丘縣。郭璞曰:「箴山在故潕陰城東,瀙水出焉。」

石柱山 ,在縣東南一百里。山有石柱,柱有鐵環,莫攷其故,相傳大禹導淮,繫舟於此。

雙山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兩山相並,故名。午峰山 ,在縣南五十里。以當縣之午,故名。天封山 ,在縣境內。一名大湖,沘水所出。《南都賦》曰:「天封大狐,列僊之陬。」 即此。今太湖在泌陽縣境。

花山 在縣南六十里。彩石輝映,望之如花,時人指為「花山坡。」

富春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山峰巉巖,綿亙百里,內有紫金崖,洞口常出雲霧。

馬武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層巒疊嶂,勢接平林。中地平坦,可作營壘,世傳馬武屯兵於此。上有劍臺,峽中有劍,上露尺許,下藏石中。

高老山 ,在縣東一百九十里。古名「栲栳山」 ,峰巒峻起,高出群山。

鳳凰山 在縣西八里。明洪武間,觀象臺望其地有王氣,令掘斷其脈。

龜山 ,在縣東南,狀如伏龜。

獅子山 在縣南紫玉山三里。下有獅子崖,崖麓黃石大小布地,皆八楞,如經人工者,俗名「繡毬石。」

石羊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山麓白石參差,遠望若群羊仰伏臥立之狀。

尖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山頂直削如劍。香爐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形如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