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四十九卷目錄
南陽府部彙考三
南陽府山川考下
職方典第四百四十九卷
南陽府部彙考三
南陽府山川考下〈陂堰附〉 府志
南陽縣
黃池坡 在南陽縣東唐縣界。
玉池坡 在南陽縣東唐縣界,承上石堰、鐵河、白跳河諸水,灌軍民田。
「楊林坡 」 在南陽縣東《北隱山》。
黑土坡 在南陽縣東南。中雷保,承上石柜柳等堰水灌民田。
齋坡 在南陽縣西南。引潦河水,由黑龍堰灌軍民田。明知縣成遜修。
「轉軸坡 」 、「牛角坡 」 、「春陽坡 」 、「竹存坡 」 四坡久廢。
上石堰 在南陽縣東北豐山下,截淯水,注黃池等坡、柜柳等堰,達新唐二縣。惜河深渠高,水不能上。
馬渡堰 在南陽縣東引淯水由栗河下灌小兒等堰。明唐藩修築。宣德七年,知府陳正倫勸民相理,自栗河達新野,自是軍民俱獲水利。小兒堰 在南陽縣東南,承栗河水灌民田。杏子堰 在南陽縣東南。承栗河水灌民田。羊皮堰 在南陽縣東南,承杏子堰水,灌軍民田。
馬尾堰 在南陽縣東南,承栗河水灌民田。薛家堰 、李家堰 、宋家堰 、張公堰、
龍王堰 、竹扒堰 ,俱在南陽縣東南,承栗河水,灌軍民田。
將軍堰 在南陽縣東南渠河鋪,承栗河水,灌軍民田。
六軸堰 ,在南陽縣東南,承栗河水,由將軍堰灌民田。
岳王堰 ,在南陽縣東南,承栗河水,與張公等堰合流,達新野之北。
稗子堰 ,在南陽縣,東,承羊皮堰水,灌軍民田。《小河堰 》,在南陽縣南泉莊寺。
大河堰 在南陽縣南,承小河堰水灌軍民田。波水堰 在南陽縣南,承大河堰水灌民田。以上三堰,明知縣成遜重修。
聚寶堰 在南陽縣南,承潦河水,歷宋、元久廢。明宣德時,知府陳正倫勸集南陽、新野及儀衛丁夫修復。水西南注於王八、畢家等堰,達於新野。
王八堰 在南陽縣南,承潦河水,由冷水河灌軍民田。
喬家堰 在南陽縣南塚頭,承潦河水灌民田。沙河堰 ,在南陽縣南淯陽城,承潦河水灌民田。
畢家堰 在南陽縣西南,承潦河水與聚寶堰合流,灌民田。
小石堰 在南陽縣西南,承栗河水,與畢家堰合流入新野。
陶家口堰 在南陽縣西南。承潦河水,南注畢王等堰,灌民田。
黑龍堰 在南陽縣西南。上通潦河,下注齋坡、爛魚溝,灌軍民田。
西爪堰 、斜河堰 俱南陽縣西南。
泉水堰 在南陽縣西南塚頭,泉出於地,四時不絕。至夏秋,又上接潦河,西通水溝,灌軍民田。明,分守趙公買軍戶陳住地六十七畝,作坡蒿堰 、新河堰 、柜柳堰 、金牛堰 四堰,久廢。
平羊堰 、師婆堰 、小渠堰 三堰無考,鎮平縣。
楝林坡 在鎮平縣西南隅,地名醋桶渠,久廢。前朝屢修無功。後聽民種菽麥,復舊,租額稱便。柳林坡 在鎮平縣西南,地名「木平頭。」
石堰坡 在鎮平縣竹園保,引趙河水。
「唐坡 」 《會鄉坡》。
西河堰 在鎮平縣西南隅,地名「賈宋。」
上石堰 在鎮平縣西南。趙河。
下石堰 在鎮平縣西南中興寺 。以上坡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