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陽縣
周為沈國地。春秋屬楚。秦屬潁川郡。漢置慎陽縣,屬汝南郡。東漢、晉皆因之。南北朝、劉宋始改曰真陽縣。東魏改屬義陽郡。北齊因之。隋開皇初,郡縣俱廢,尋復置,改縣曰真丘。大業初,仍改真陽縣,屬汝南郡。唐載初元年,改曰淮陽縣。神龍元年,復故名,屬蔡州汝南郡。宋屬蔡州淮康軍,金、元俱屬息州。明初省入汝陽縣。弘治十八年復置,屬汝寧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五里。
光州
周春秋時為弦、黃、蔣三國地。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東漢俱為汝南、江夏二郡地。三國魏析置弋陽郡,屬豫州。晉為弋陽、汝陰二郡。南北朝劉宋因之。東魏為新蔡郡。北齊改屬司州。隋仍為弋陽郡,屬揚州,以定成縣屬焉。唐始為光州。乾元初,復為光州弋陽郡屬淮南道。宋紹興二十八年,改曰蔣州,尋復為光州光山軍,屬淮西路。元屬汝寧府,省定城縣入焉。明初,屬鳳陽府。洪武十四年,復改屬汝寧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二里。領縣四:
光山縣
周春秋為弦國。秦屬九江郡。漢置西陽縣,屬江夏郡。東漢因之。晉屬弋陽郡。南北朝東魏改置光城縣,屬廣陵郡。隋開皇初,始改曰光山縣,仍屬弋陽郡。唐屬光州弋陽郡。宋屬光州光山軍。元屬光州。明屬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九里。
固始縣
周春秋為蓼國地。戰國楚莊王以其地封孫叔敖子僑為寢丘,即此。秦屬九江郡。漢置寢縣,屬汝南郡。東漢建武二年,始改寢縣為固始縣。晉屬汝陰郡。南北朝劉宋屬新蔡郡。東魏、北齊皆因之。隋屬弋陽郡。唐屬光州弋陽郡。宋屬光州光山軍。元屬光州。明初屬鳳陽府。洪武十四年,改屬光州。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九里。
息縣
周春秋為息侯國。秦屬九江郡。漢始置息縣,屬汝南郡,後徙於東,改曰新息縣。東漢析置褒信縣,屬汝南郡。三國魏屬仍舊。晉屬汝陽郡。南北朝劉宋析置北新息、南新息二縣,仍屬汝南郡。隋復為新息縣。唐武德四年,置息州。貞觀元年州廢,以縣屬蔡州汝南郡。宋屬蔡州淮康軍。金泰和八年,復置息州,以新息縣為附郭。元至元三年,省入息州,屬汝寧府。明初,降為縣,屬潁州。洪武十四年,改屬光州。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九里。
商城縣
周。春秋為黃國地。秦屬九江郡。漢置新郪縣,屬汝南郡。東漢建初四年,徙宋公於此,改曰宋縣。晉屬汝陰郡。南北朝劉宋改置宋城縣。東魏為宋安縣,屬廣陵郡。隋開皇初,改曰殷城縣,屬弋陽郡。唐武德元年,置義州。貞觀元年州廢,以縣屬光州弋陽郡。宋始改商城縣屬光州光山軍,尋省入固始縣。元仍舊。明初屬鳳陽府。成化十一年,以固始縣西南鄉復置商城縣,屬光州。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六里。
信陽州
周為申國,即宣王封申伯之城。秦屬南陽郡。漢置平氏縣。東漢因之。三國魏改置義陽縣,又置弋陽郡治之。晉屬義陽郡。南北朝、東魏、隋俱仍舊。唐武德初,改為申州。貞觀初,又改義陽郡,縣屬如故。宋改義陽縣曰信陽,屬信陽軍。元始改為信陽州,屬汝寧府。明洪武十年,降為縣。成化十一年,復陞為州,仍屬汝寧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七里。領縣一:
羅山縣
周春秋時蔡地。秦為潁川郡地。漢為鄳縣,屬江夏郡。東漢、晉皆因之。南北朝、北齊置高安縣。隋始改高安縣曰羅山,屬義陽郡。唐武德四年,置南羅州。八年州廢,以縣屬申州義陽郡。宋初省入義陽軍,後復置,屬信陽軍。元屬信陽州。明洪武十年,改屬汝寧府。成化十一年,復屬信陽州。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