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八十二卷目錄

 汝州部彙考二

  汝州城池考

  汝州關梁考

  汝州封建考

  汝州公署考

  汝州學校考

職方典第四百八十二卷

汝州部彙考二

汝州城池考         州志

本州

汝州城池 ,洪武初建,週圍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六尺,闊一丈二尺,壕塹深一丈八尺,闊一丈二尺。門三:東曰仰京,西曰瞻洛,北曰望嵩。南門闕。弘治間,同知徐衍重修。申闢南門,榜曰「遵汝。」 正德間,州守唐誥重修。嘉靖丁亥,州守喬年增築臺樓,向屬土坂。萬曆間,州守劉覲文甃以甓。崇禎辛巳,流寇破城四,大樓盡燬,州守胡向極重建。至

皇清順治八年辛卯夏,水災衝突,旋亦修葺。汝士民

建大王廟於洗耳橋側以鎮之。始幸安流鐘樓、「望嵩樓」 破燬。康熙二十五年,州守羅大美重修,屬縣

魯山縣城池 ,魯方城五門,堪輿家謂「取土形以收四方中正之氣。」 高二丈四尺,上闊八尺,下闊九尺,周圍五里。池深一丈二尺,闊九尺,周圍六里有奇,皆甃甓,歷經修理。至明萬曆間,傾圮幾墟,邑令苗煥大修之。

郟縣城池 ,郟,故土城也。周十里有奇,高一丈五尺,廣八尺三寸,基廣一丈二尺,女牆高五尺,歲久傾圮。明成化中,知縣王璽改築,拓其址十二里有奇,闢五門:東曰「迎恩」 ,西曰「望嵩」 ,南曰「臨汝」 ,北曰「拱辰」 ,東南曰「便耕。」 歷七十餘年,復就圮。隆慶己巳,知縣趙應元始創為磚城。三年,築四百四十丈,遷官去。壬申,知縣許樂善繼之,築九百八丈。越六年,萬曆丁丑,亦遷官去。蓋先後九年,而城僅完十之五六。是年知縣伍睿復來繼之,破格通變,一年而築九百六十丈,城遂以成。崇墉屹屹,三公協心之力也。崇禎壬午,流賊李自成圍襄縣,怒郟不致饋,來攻,划平殆盡。汝同知解所蘊攝縣事,督民仍舊基以泥沙,累甎為短牆守之。

皇清順治庚寅,知縣張篤行即其上建官廳三所。壬

「辰,知縣卜永昇始大發徒入山採木石,燒灰陶甎,并搜在官甎石之廢者重築之。計圍二千三百有八丈。城門樓東西北三,周廬敵臺十有六,廣狹名號,一遵舊制。雖曰重修,而功與創侔矣。其臨汝門樓,康熙甲子知縣張震維建。池周城十三里有奇,闊三丈三尺,深一丈五尺。明萬曆末,知縣王策嘗引扈澗水注之」 ,未幾涸。今填閼漸為平地矣。

寶豐縣城池 寶豐縣前在元為鎮,城因以廢。明成化甲午,復置為縣,知縣朱詮因舊址而築土城焉。歲久城圮,城濠湮塞。正德庚午,知縣徐端因流賊劉六、劉七、趙風子作警,重修門止三:東曰「朝京」 ,今榜曰「東望大梁」 ;西曰「望汝」 ,今榜曰「西通關陝」 ;南曰「迎薰」 ,今榜曰「南極瀟湘。」 弘治辛酉,知縣黃泰因民農不便,請命於當道。命汝州同知徐衍相視,開建北門,名為「瞻嶽」 ,榜曰「北拱河嶽」 ,與三門同,而規制有加,民甚稱便。俱無重樓。正德壬午,河南參政楊子器撤舊鼎建之。城高二丈二尺,厚得高之半,周圍四里有奇,廣八百二十二丈有奇,池深一丈五尺,闊如之。更鋪四城各四座,共十六座,而四隅又各一座,凡以備守衛擊柝者之棲。嘉靖三十九年,知縣王廷簡始易以甎。崇禎壬午冬,闖賊李自成毀南門兩旁,拆平東南一角,四面雉堞,多有不全。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于汝翼籌度經營,內外補葺戊

戌夏,商羊為虐,復多傾圮。知縣劉維新躬親度量,修治多方。康熙二十五年,知縣李秀發各加修葺,挑濬濠池,築隄西門外永濟橋南,遏河水入濠,沿濠栽植榆柳諸樹,周匝城垣,遠望青蔥。伊陽縣城池 城僅四里許,外砌以磚,內皆土築,高不踰二仞,濠闊一丈六尺,深八尺。縣治秦漢以及唐、宋,皆在汝南。元廢縣後,舊址遂無存者。明成化十一年,遣副都御史原傑撫治荊、襄流民,遂建三縣於河南,伊其一也。然望之僅若培塿,無足恃。隆慶五年,知縣武鋾始增高數尺,乃設樓堞,城制粗備矣,獨西城仍舊。萬曆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