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眼明泉 」 在縣小劉山陰。俗於清明日汲以洗眼,可醫昏眊。

大水泉 在縣洞子溝

寶豐縣

香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舊為火珠山,東曰大龍山,西曰小龍山。此山秀出其中,世傳大悲菩提證道之所有。元時敕修香山寺在焉。《塔記》並存。唐九老白樂天結社香山,即其地也。

大龍山 在縣香山之左。險阻天設。正德九年,流寇作警,民多依此避患,後建祖師廟於其上。小龍山 在縣香山之右。山下有潭,世傳有龍居此,禱雨輒應。

荊山 在縣南十里許。石渠河在其陰。舊有「荊山鋪」 ,「荊」 之名無可考。

魚山 ,在縣東南四十餘里。

九里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世傳楚漢交戰於此,即韓信困羽垓下之地。

蓮屏山 在縣西九十里。五峰並峙,疊翠如屏,故名。

三堆山 在縣西雙酒務山下。有「白樂天故宅」 、臨汝郡公墓。

火山 ,在縣西十五里。山之石鏤刃,擊之有火,故名。

虎狼山 ,在縣西北三十餘里。元時草木蕃庶,狼虎多居於此,故名。

甘羅山 ,在縣西二十里。《史記》:「甘羅與楚人築臺會盟」 ,即此地也。今有甘羅臺。

訓狐山 ,在縣西四十五里。相傳古有訓狐鳥巢棲其間,故名。

青條山 ,在縣西四十里。寶豐縣之得名以此。山出煤礬諸貨,因而名之。比隆、萬時尚有,自崇禎以後竟絕無矣。

嬰山 在縣東南十餘里,與荊山、青條山相連。蝦䗫山 在縣東十五里。狀如蝦䗫,故名。鋸齒山 在縣西四十里。其石狀如鋸齒,故名。霸山嶺 在縣東四十五里。相傳項羽與漢相拒在此,故名。

交馬嶺 ,在縣東北十二里。世傳賈復與王莽嘗戰於此,故名。

滴水崖 在縣西七十里。石崖巖巖,水自石隙流出,其形如珠垂相繼,故名。

鳳凰山 按《縣志》:在縣東南五十里留村鎮中有高峰,類於鳳頭、鳳身、鳳尾,尾後有泉,兩旁展翅若飛。前有沙河環繞,似乎飲水之狀。

九子山 按《縣志》:「在縣西北五十里,來龍逶迤貫珠,旁有九峰,宛如嬰兒,綣戀父母。」

書案山 按《縣志》,「在縣南三里。」

黑馬山 按《縣志》,「在城東十里。」

寺山 按《縣志》,「在縣南十五里。」

壽峰山 按《縣志》,在縣西五十里,上建壽峰寺。書山 ,按《縣志》,在縣南二十里,與黌宮相應,因名。

硃砂空洞 按《縣志》:「在香山前。相傳有絳衣女子入此洞,追尋不見,掘之,得硃砂一窖。」

三清洞 按《縣志》,在城西大營。

汝河 ,在縣北二十里。《毛詩》:「汝水出汝州天息山,經蔡、潁入淮。」 是也。

沙河 在縣南四十里。發源魯山竈君山,經流縣南境上,至葉縣東南合汝水入淮。

淨腸河 在縣北門外。發源青條嶺,自城西環繞而東,經流東南境上,入汝。世傳賈復身被鎗刺腸在此,故名。

湛河 ,在縣東南四十里。《春秋》「楚公子會盟于阪」 ,此其地也。又《左傳》「楚戰於湛阪。」

浣河 在縣東北十里。發源雙酒務金家泉,經流縣北境上,而東入於汝。舊有浣河鋪,今廢。秋河 在縣東南七十里。發源魯山楊家林,經流葉縣入沙。舊有秋河鋪,今廢。

馬渡河 在縣南十里。發源青條嶺,入於沙。相傳漢光武提兵至此,適河水泛漲,軍馬競渡,故名。

石河 ,在縣北二十里。發源雙酒務觀音沼,經流縣北境上入汝。

嬰河 在縣西南十里。即馬渡河上流。

潤水河 在縣北城外。自西而來,發源雙酒務龍潭,合淨腸河入汝。

泥河 在縣東南六十里。發源魯山縣大夷山,經流葉縣孫村堡。

馬道河 在縣西六十里。發源鐵山龍泉,經流魯山縣入沙。相傳光武提兵經此,故名。

滍河 ,在縣南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