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九十三卷目錄

 西安府部彙考三

  西安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四百九十三卷

西安府部彙考三

西安府山川考一  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長安、咸寧二縣附郭。

終南山 在府城南五十里。一名南山。《西域傳》曰:「于闐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相屬。」 蓋發跡于闐,終于關中,故曰終南。《關中記》以居地絡陰陽之中,遂曰中南。西起秦隴,東徹藍田,連綿八百里。按《咸寧志》:終南東接藍田,西逆石鱉谷,與長安界,延四十里餘,袤二百里,南界鎮安。《詩》曰:「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是也。《方朔傳》:「終南,天下大阻也,其山多玉石金銀銅鐵檀柘異類之物。」 太乙山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連亙秀特,上插雲霄,漢武帝祀太乙於此。何景明云:「太華、終南、太白,實一山延亙不絕,名號各異爾。」 按《長安志五經要義》,終南一名太乙。太乙者,猶曰天下第一山也。《三秦記》曰:太乙山一名地胏。

秦嶺 《三秦記》曰:「秦嶺東起商洛,西盡汧隴,綿亙千里,經萬壑千谷,不能斷絕。蓋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分處,故嶺南皆謂江,嶺北皆謂河。」 龍首山 ,在府城北一十里,首入渭水,尾達樊川,長六十里,隋唐宮殿皆依之。按《咸寧志》:「山起終南義谷,徑可數十武,蟠曲西北行,起伏搖曳,漸行漸闊。杜陵、鴻固、鳳棲諸原,皆其」 橫岡,宜春、芙蓉、曲江諸苑皆其窪下。東界滻水,西界樊川,延六七十里,復起峰巒入渭。《關中記》:龍首山,頭高二十丈,入渭,尾漸下,可六七丈,達樊川。子午谷 ,在府城南一百里。漢顏師古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

《三秦記》
子午長安正南山名

石鱉谷 在府城南六十里,谷口大石如鱉,咸寧、長安以此分界。按《咸寧志》:「水下流入滈谷,內有景陽川、梅花洞、九女潭、仙人跡。」

錫谷 在府城東南六十里。有路至歸安鎮合義谷路通漢中府。

豹林谷 ,在終南山麓,近子午谷。宋种放隱此山之東明峰。

太乙谷 ,在終南山下,有太乙祠,陸長源所謂「靈母」 也。亦曰炭谷。

神谷 在滻水東白鹿原。有泉甘洌,可釀酒。唐時以神策軍禁守,謂之「神谷。」 日以駱駝運水,大明宮醞造御酒。今民引之灌田,退流入滻。樂遊原 ,在府城南八里。漢宣帝起樂遊廟,亦曰樂遊苑,即此。

少陵原 在府城南四十里,漢時名鴻固原。南接終南,北至滻水,西長六十里。按《咸寧志》:「漢宣帝許后早崩,葬于此,名少陵。」

神禾原 在府城南三十里。晉天福六年生禾,一穗重六斤,故名。下即「樊川。」

鳳棲原 在少陵原北。按《咸寧志》,「漢神爵四年,鳳凰十一集杜陵,故名。」 在唐為安化里。土脈沃阜,產穀美冠諸原。

細柳原 在府城西南三十三里昆明池南。周亞夫軍于此,則今石徼是也。

太興山 ,在庫谷內,上有真武宮,每七月,人多朝禮。

南五臺 在邑南五十里終南山麓,延袤可十里許,有奇峰五,上有觀音寺、火龍洞。每六月,遠邇朝禮甚眾。南山佳麗之處,唯此為最,故遊人集焉。按《五臺山志》:「五臺山在城東三里漆水之滸。山盡樹柏林木中,宮殿參差,鬱鬱蒼蒼,號北五臺。」 故在終南者,曰「南五臺。」

《嘉五臺 》在白道谷內。有蒼鷹嶺,道極險峻。上有巧工為花,開見佛像,大是奇觀。每七月,人多朝禮。

銅人原 ,在灞陵東北十五里,薊子訓《與老父摩挲銅人》處。

高陽原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周文王作豐邑,武王作鎬京,秦作阿房,咸依此,接咸陽界。長樂坡 在府城東北一十里滻水西岸。舊名滻坡,隋文帝改名。按《咸寧志》,隋文帝以西近長樂宮,故名。上有亭,為往來祖餞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