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之預備倉《鄉約》所寄設。
養濟院 在《西關》內,今盡圮。
山陽縣治 在城內正北,明成化十二年建。竹林關巡檢司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豐陽巡檢司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西。
商南縣治 在城內東隅。明成化十二年建。富水堡巡檢司 在縣東三十里。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西
同州治 在城內北隅,即古馮翊郡治。明洪武三年,同知邢權因舊址刱建。中為牧愛堂,前為露臺、甬道、戒石亭、儀門、大門;堂左為庫藏,為幕廳,右廳如左兩廳事,南為六曹廊。大門內西南為圜扉,又北向有酇侯廟,東為寅賓館,又東為土神、馬神祠,又東南故為草廠。泰昌時,知州劉其遠改為關王廟,門外樹《坊表》。其南百餘步為麗譙,設鐘鼓堂,後為穿堂,左右為記室、茗舍。又後為退思堂,為知州宅。迨乙卯之變盡圮,知州梁恩、郭顯鳴、賈化醇相繼修葺。麗譙則李懿刱建者,「申明」 、「旌善」 、「癉惡」 三亭,制皆甚狹小,非其舊矣。
同知署 在知州宅左
判官署 在知州宅右。自官裁而其宅改居同知,同知之宅廢。
吏目署 在倅宅之南,又南為六曹廨舍。御史行臺 在州治左。有大門,有儀門,有堂,有穿堂,有後堂,有憩亭,有寢,有廚湢,有群執事之舍,垣而設棘焉。大門之外有屏,有行馬,有左右候亭,有馳道以通於衙門,曰「察院。」
按察分司署 在察院西。
布政分司署 在察院東,知州呂應期建。兵備道署 在布政分司東,知州李懿建。府行署 在麗譙右。初為關內道,亦李懿建。陰陽學 、醫學 俱在麗譙左。
預備倉 在州治內東
稅課局 、惠民局 ,皆廢。
僧正司 在金塔寺
「道正司 」 ,在清和觀。
養濟院 在儒學東,明嘉靖十三年建。
朝邑縣治 在城內正中。金大定七年建,明景泰二年修。中為節愛堂,左贊政廳,右庫。東西列房科,各有廨。前為戒石亭,又前為儀門。儀門之右為犴,狴前為大門,有臺有樓。知縣郭良建。北為穿堂,又北為後堂,又北為知縣宅。大門外,左旌善亭,右申明亭。東西列坊表,曰「愛人」 ,曰「應宿。」 縣丞署 在堂西。
主簿署 在丞宅西
幕署 在堂東,以北為廐。初為丞宅,後移於堂西。
「部使行臺 」 在儒學西南,旁有官亭,東有重壁,南有隙地,並係學地。
布政分司署 在部使行臺西南。
府行署 在布政分司稍北。
兵備道署 :在府署東陬。
陰陽學 在院西北
醫學 在西門外
僧會司 在金龍寺
道會司 在靈應觀
稅課局 在縣東三十里。
巡檢司 在大慶關
預備倉 在縣儀門左
社倉 各里俱有,共三十所,亦近時義起者。《鄉約》所 多僦寺廟,獨趙渡鎮有堂宇。
養濟院 在南門外里許。
郃陽縣治 在城內近西北。明洪武三年,縣丞康世傑建譙樓。知縣張鶴、縣丞李魁相繼建。《申明》《旌善》二亭在署外。
布政分司署 在縣治東,明洪武二年建。府行署 在縣治東,明正德九年建。
察院 即布政分司署
潼關道署 :即按察分司署。
布政司行署 即府署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東西。
僧會司 在光國寺
道會司 在太清觀
預備倉 在縣署內
養濟院 在縣西
惠民藥局 在縣南
澄城縣治 ,在城內西北隅。明洪武二年,縣丞樂韶建。正統三年,楊季琦建廳事、儀門、大門。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