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退思堂,東西為庫房,北為知州宅。嘉靖三十二年,知州李廷寶以退思堂久壞,復改建五間。退思堂後有蓮池,池西有亭,乃嘉靖十八年知州溫秀所作者。大門之上,即為鼓樓。宋天聖時,節度使建,未作臺。金承安中,昭勇將軍誨列更為臺門,尋亦燬。洪武二年,知州魏必興,三十年,知州高永登,皆因舊址修。弘治五年,知州任奎盡撤其舊創修之樓始大。中允清平張天瑞記。州故無鐘樓,鐘懸西門上屋中。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屋壞,鐘露懸旌善亭、申明亭各三間。始建州前丁字街兩旁,後徙鼓樓下。

同知署 在州宅東。明嘉靖二年,省同知。今宅易為民居。

判官署 在州宅西

吏目署 在判宅西南

布政分司署 舊在東門,建自明正統五年知州劉彧、弘治五年任奎以漆水壞城,移州治西。察院 在州東門內,明洪武九年同知陳季鏞建。

西安行府 在州治南。明洪武三年,知州魏必興建。

稅課局 明洪武三年建。宣德四年《碑》猶載。局官,不知何年省去,局地亦不知所在。

豐盈倉 在州治西。明洪武末,知州高永登始建。成化時,知州鄧真增修倉房至五六十間。今廢者己十之八矣。

義倉 洪武末知州高永登建,每里各一。陰陽學  醫學 在城隍廟西小街。明洪武十七年始建府署北。嘉靖五年知州陳維徙此。僧正司 在山壽寺。

道正司 在州治後太白觀,俱明洪武三年建。養濟院 在城隍廟東,明弘治中自舊府署北改建此。

桑棗園 明洪武末,知州高永登建。

同官縣治 在城內西北。明洪武二年建,宣德三年重修。中為節愛堂五楹,景泰初,知縣樊榮重建。兩翼積貯庫各三間,左右六房十五間。中戒石坊舊有戒石亭,久廢。萬曆四十五年,知縣劉澤遠建。前為儀門三間,泰昌元年,知縣劉澤遠重建。西南隅為獄,左右為角門,東為酇侯祠一間井,祀土地、馬神於其中。祠前寅賓館三間,館前為催科所六間,俱萬曆四十六年知縣劉澤遠建。前中為大門,上為鼓樓三楹,萬曆四十六年知縣劉澤遠「增建。」 堂後為退思廳三間,後為知縣宅,西為書館,俱知縣馬鐸重建。大門外東翼為彰善亭,西翼為「申明亭」 ,俱萬曆三十年知縣董廷範建。

管糧廳署 在堂東後,即主簿宅。明萬曆四十二年裁去。

巡捕廳署 ,在堂東南,後即典史宅。

金鎖關巡檢司 ,在縣北三十里。

陰陽學  、醫學 俱在縣治東。

僧會司 在縣署北重興院。

道會司 在縣署東清寧觀。

察院 在縣署南。明萬曆三十年,知縣董廷範重修。

布政司行署 在縣署東。

按察司行署 在布政司西。

預備倉 在縣署西。明萬曆元年,知縣吳洗建。三十九年,知縣梁善士重修。

養濟院 在縣署東新興坊。

乾州治 在州城內,近西即唐德宗行在之舊址也。明洪武七年,知州王師尹重修。東有譙樓,崇禎壬申圮,知州楊殿元修。初建大門,東向。萬曆辛卯,知州賈一敬改直南通小西街。知州楊殿元重修。舊儀門作大門。大門內西寅賓館,二門內東土地祠甬道左右為吏房,大堂五間,即德宗殿也,名節愛堂,上有「黃堂」 二字,今仍之。左掖有室貯儀仗,右掖為幕廳、官庫,在堂兩脅。後堂曰「思政」 ,金知州鄭彥文建,後為知州廨。申明亭、旌善亭在譙樓前,今廢。

同知署 ,在正堂東。因裁革,署廢。

督糧廳署 ,在正堂西北。

督捕廳署 在正堂西南。東西俱有馬道,各吏舍在焉。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州署北。明洪武十四年建。萬曆二十年,知州賈一敬重修,今為人占。察院行臺 在東街。明萬曆乙卯,知州夏思曾內添蓋考房。學院,每臨試士。崇禎五年,久雨損壞,知州楊殿元重修。

布政司行署 在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