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司仲春致祭,著為令典。祠後有芸閣寺,弘治中,提學副使王雲鳳撤佛像,專扁其堂曰「芸閣書院。」 後傾廢。萬曆三十年,王邦才復故地重修。三呂祠 在縣西,祀宋寶文閣學士呂大忠及其弟呂大鈞、大臨。

涇陽縣

社稷壇 在西郭門外。東西二丈五尺,南北二丈五尺,高三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門外之東。

邑厲壇 舊在城外西北金劉街,明末移城東北東嶽廟左。

雲陽泰畤 ,孝武帝居甘泉宮,即于雲陽立泰畤,祭于宮南。

鄭國廟 韓使開渠疲秦,秦覺,欲殺國。國奏曰:「渠成,誠萬世利也。」 遂赦之。後因建廟於洪口堰。暢公祠 在長街鎮。明弘治初年,知縣暢亨有開渠功,邑人建祠祀。

唐宣宗廟 在陵前

關王廟 二一在惠果寺北,一在雲陽鎮,王廷佐督建,有碑記。

汾陽王廟 在東門內,即「單騎卻敵」 處。

鄧太尉廟 在縣南馬村。

東嶽廟 在縣東北

「孫真人祠 」 ,在鄭白渠山上,唐建。

三原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初,社稷分為二壇。八年,遵制併為一壇,歲以春秋仲月上戊日祭。又里社每里立壇一所,命耆老歲以春秋仲月祭土穀之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元設于社稷壇東南。明洪武初,嘗為二壇。八年,併為一壇,歲以二月上旬致祭。

邑厲壇 在今縣治北。明洪武三年創制,歲以春三月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一日祭鄉厲。每里立壇一所,命耆老歲以春秋仲月致祭。

西嶽廟 在縣西北留坊里,唐貞觀年建。元君廟 二:一在縣南門外,一在丁留村,俱明洪武間重修。

二郎廟 在龍橋北永清坊,元至正二十四年重修。

真武廟 二一在縣北永清坊,明正德五年建;一在東十五里,明永樂五年建。

關帝廟 二「一在縣東,明正統五年建;一在城東門內,明景泰年建,嘉靖十四年重修。」

金山廟 在縣東四十里,明洪武十年建。移山廟 在縣東四十里。明永樂十年建。三元廟 在縣治西關,元泰定二年建。

冀國公郝忠定祠 在縣北樓底村內,有「諡議碑」 ,乃元中書左丞郝天挺之父。

元帥楊子江祠 在城內東北隅。

王太宰祠 ,在縣北治西。

彰德祠 在南門內,春秋二祀太師王端毅李衛公祠 在學古書院南。

報功祠 在儒學左鄰,為太子太保贈少保溫恭毅建,春秋二祀。有門人光祿少卿文翔鳳《碑》。盩厔縣。

社稷壇 明初奉制立于城西北,歲以春秋二仲上戊祭。今堡侵其地,非舊制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門外。歲以春秋二仲上戊,奉城隍神合祭。今堡築其旁,舊制湮矣。「邑厲壇 」 在北門外。歲三祭,清明日、秋七月望、冬十月朔。凡祭,奉城隍神主之。

老子祠 ,在縣東南三十里。秦始皇建,晉惠帝元康五年重修。

「尹喜祠 」 ,在老子祠北。

渭南縣

社稷壇 在帶渭門外通渭街北。又《里社》,每里立壇一所,春秋仲月祀土穀之神,今廢。

風雲雷雨山川壇 明洪武初,令各郡縣以春秋仲月上旬,擇日同壇祭風雲雷雨、山川、城隍之神。今壇在引華門外神川原北麓,與社稷、邑厲三壇俱吳丞雲創建,今一土墟矣。

「邑厲壇 」 在帶渭門外通渭街北,每歲三時祭。又鄉厲每里立壇一所,歲三祭,時日與「邑厲壇」 同,今亦廢矣。

西嶽廟 在武定里

《密畤 》,秦宣公四年作。祀青帝。

董仲舒祠 在縣東北董村。

周處祠 ,在倒獸谷口,世傳處殺白額猛獸於此,又傳「赤水」 即處斬蛟地也,水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