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名「風洞。」 春夏多風,秋冬白氣時騰。頂有池,冬夏不涸。

雙乳山 ,在縣南九十五里。廉水經其中,而兩山並峙,渾如人乳然。

藏劍巖 在縣東南二十里。俗傳漢高祖為王時,嘗藏劍於此。

龍峰 在縣北二十五里。山下巨石,崚嶒突出,有如龍首,直走烏江岸。波濤吞拍,反折之狀如吸浪然。明御史李復初名其處曰「龍峰。」 汲浪石門 ,相傳為五丁所鑿,漢高祖通之,以避子午之危者。廣二步,深八步,高一丈。此門通則七盤崎崛,可無跋也。

馬道河 在縣北九十里。發源自驛西山溝,至樊橋與褒水合。

讓水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一名遜水。其源起於廉水溉田之餘,東南流至古廉水城側,與廉水合。宋范伯年對明帝云:「臣鄉有廉泉讓水。」 即此。

臘魚潭 :在縣北一百一十里。

馬鞍泉 在縣西南九十里。出馬鞍山,開渠溉田,東流與廉水合。

涼水泉 ,在縣南四十五里。梁山丁一穴湧出,掬之如冰。

神惠泉 在縣西十餘里。宋元豐中,里人營褒德將軍廟,乏水,此泉忽湧出。

城固縣

寶山 ,在縣東北十里。地連牛蹄山,壻水遶其南,上有寺曰「惠香院。」

龍王山 在縣西南五里上柳渡。有龍王廟,祈雨應。

牛蹄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上有張子房廟基。白雲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東有神崖山,南有駱駝巷,西連牛蹄山,北接龍泉山。多產藥餌,即張良辟穀處。

三嵎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三峰高聳,中多靈藥。

少年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彭祖祠。石籌山 ,在縣西四十里。

馬盤山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山有上清、中清、下清三溪,俱流入壻水。南沙河 ,在縣北三十五里。

小沙河 在縣南一十里。

北水河 在縣西一十五里。源自太白山來,南流經縣入漢江。

雙溪河 在縣北二百七十里。

石槽河 在縣北三百里。

玉谷水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漢水自魏興泝流一百八十里,至玉谷溪口。

玉女潭 :在縣北二十五里。

五門潭 :在縣西北二十里。淵深莫測。

洋縣

宋軍山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舊有叢林,今廢,止存大殿五楹。前有古松二株,偃蓋蟠鬱,蔭約數畝。

韓仙山 ,在縣東一百四十里。上建韓仙觀,山腹有石洞,愈姪韓湘曾趺坐於此。

石銼山 在縣北六十里。曲折層疊而上,共九十四峰。高聳連雲,俯瞰邑境瞭然。上有石樁、石箱。

祈子山 在縣南七里。一名鳳翼。上有聖母祠,禱嗣輒應,故名祈子,俗名雞子非。山巔雲興即雨,土人遇旱,輒禱於此。舊《志》云:下瞰漢江,東枕沙河,峰巒聳翠,林木蔥鬱,邑南勝概也。

牛首山 在縣北五里,以形似名,又名「龍首。」 石柱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上有石,屹立如柱。又有石盤,積水不竭,歲旱禱雨多應。

蒿坪山 在縣東六十里。下有廟曰「靈潤。」 山腹有靈湫,禱雨多應。

女冠山 ,在縣北一百七十里。石壁有女仙狀,故名。

大龍山 ,在縣北三十八里,近有小龍山相接。焦崖山 ,在縣北五十里。元柂雷率眾趨華陽,截焦崖,即此。

城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山上有城三,氐人楊難當所築。

釋子山 在縣北十五里。唐僧法照生此。萬棕山 在縣南二十里。

琉璃山 ,在縣西北三百二十里。

擎紫山 ,在縣東北一百九十里,以其高可擎紫霄也。俗名「荊子,金紫」 皆非。

福仁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