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砍伐盡矣

惠壑隄 在城東北。明萬曆三十二年,守道曾如春建築。

皇清康熙十五年,隄潰惠家口,淹沒東關居廛二十。

一年,知州李翔鳳復築。三十二年,大水隄復決惠家壑、石佛庵南,會陳、施二溝之水,巨浪薄城,城為之湮。知州王希舜先築決口,繼築仁壽橋,南北之水始不為患。

龍窩隄 在城西北

《白龍隄 》接長春隄。

千工堰 在恆河。開渠三道,灌田一千一百四十一畝。今下渠斷流,守道郭之培令民疏通。未幾,復廢。按《州志》:「恆河中流有巨石三,昔人以古柏長五十餘尺,橫含石罅,逼水入渠。明天順間,柏折於水,人取一小者充之。」

皇清康熙壬戌夏六月廿一夜,北山一帶大雨如注。

恆河逆浪泊天,橫木復折。先是去隄口三十里而遙,有所謂「困木潭」 者,其深莫測,有大木沈水底,不知歲月。是夜,雷雨起潭中。明日,大木南徙三十里,較古柏尤巨,堰賴以存。

大濟堰 ,在傅家河,開渠六道,灌田八千七百五十畝。今第五渠久壅,多以秋田為夏地矣。赤溪堰 ,在秦郊鎮,開渠二道,灌田一千一百畝。

磨溝堰 ,在越河南,開渠一道,灌田五百畝。黃洋堰 ,在黃洋河,開渠一道,灌田二百五十畝。

青泥堰 在青泥灣,開渠三道,灌田三百畝。吳家堰 ,在新城西門外,灌田二百畝,昔名「長樂堰」 ,宋西城民葛德修

越河 在城西十里

吉河 在城西二十里。以上二水,可資灌溉平利縣。

灞河 在縣東

峰口河 在縣西

太平河 在縣東南。以上三水,可資灌溉。月溪隄 在縣北。明嘉靖三十七年,署縣事西鄉主簿魏尚變築。

長安堰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近有石嘴堰、黃沙堰,俱引界溪水。

秋河堰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

線口堰 在縣南九十里。

洵陽縣

洵河 在縣東一里

蜀河 ,在縣東一百一十三里。有堰。

閭河 在縣西二十五里。以上三水,可資灌溉。漢填壩 ,在縣南二十八里。

西坌河堰 在縣東一百里。

神河堰 在縣南五十里。

金河堰 在縣南七十里。

七里關堰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麻餅河堰 在縣北九十里。

水田坪堰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

《白河縣志》

紫陽縣

任河 在縣西

灌河 在縣南

松河 在縣西北。以上三水,可資灌溉。

石泉縣

饒峰河 在縣西一十里。

大壩河 在縣西一十五里。

七里堰 在縣西七里。引珍珠河水。

長安堰 ,在縣東五里,引漢江。

興仁堰 在縣西一十里。

高田堰 在縣西一十里。以上二堰,引大壩河水。

漢陰縣

月河堰 在縣西門外。明成化二十一年,知縣張大綸築。

永豐堰 在縣南五里

鳳亭堰 在縣東三十里。

池龍堰 在縣東三里

盧峪堰 在縣東五里

鐵溪堰 在縣東一十里。

蒲溪堰 在縣東四十里。

花石堰 在縣東五十里。

田禾堰 在縣東五十里。

雙乳堰 在縣東六十里。

觀音堰 在縣西三里

大漲堰 ,在縣南一百里。

墩溪堰 在縣西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