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名

草場山 :在城北一百步,亦名「砦山。」 宋种世衡積草處。

官山 :在城北五十里。萬山旋繞,二水襟裾,通往來官道。

吐谷嶺 :在城東二十里。

清澗水 在縣西城下。自安定界來,南流入黃河。

無定河 在縣東八十里。自綏德州界來,流入黃河。一名奢延水,又名銀水,即圁水也。後人因潰沙急流,深淺不定,故更今名。唐陳祐詩:「無定河邊暮笛聲,赫連臺畔旅人情。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髮生。」

种公井 在縣治西,即石井。宋种世衡所鑿。初,世衡城清澗,據險無泉,鑿地十五丈遇石,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錢,卒得泉萬。人歡呼曰:「神乎!雖敵兵重圍,吾無困渴之患矣。」

《延長縣志》

屏山 在縣南一里。屹然高聳,四時花木蒼翠,望之如屏,故名。

高奴山 :在城北二十里。上有古寨。

獨戰山 :在城東北六十里。山險峻,一人獨戰,可以當千,交口川繞之。

漱玉巖 在縣治東,其中可容百人,泉出如練,因有「漱玉」 之稱。其流入鴛鴦渚。

九連山 :在城西十五里。有九峰相接不斷,故名。

黃河 在縣東境

延水 ,南自膚施縣界流入縣界,一名「翟水」 ,即濯筋水。

「油泉 」 ,在翟水南,內有一孔,油水迸出,油浮其上,水沉其下,居民取以燃燈。

《延川縣志》

青眉山 :在城西北六十里。後魏時,有土番青眉族居此。

西山 在城西一里

玉皇山 :在城西北八十里。

小瞿唐 南為岡,北為砠,中有石澗甚隘,前高後下,水由上流入,清濤湍急,噴湧如雪,故以「小瞿唐」 名雲間張文藻於石砠下鐫「有山水奇處」 四字。

黃河 在縣東境

清澗水 在東城之下。北流合延水入黃河。吐延川 ,在城北。自綏德州流入黃河。一名「哥基川」 ,即濯筋水。

石油井 ,在縣北九十里。井出石油,即脂水也。每歲六月取之,塗治瘡疾。采燃為墨,黑光如漆。

《鄜州志》

壽峰山 在城南一百二十里,其峰類壽星。大迴嶺 ,在城南十里,以唐杜甫入蜀時,迴車瞻望于此,故名。

梅柯嶺 在城西北三里。相傳有梅樹為杜甫手植者。

龜山 :在城西一里,以形似名。

櫻桃山 :在城南五里,多產櫻桃。

葦谷 在州南三十里。谷有水,東南流入三川。多蘆葦,故名。亦名聖佛谷。唐鄭玉詩:「水會三川漾碧波,雕陰人唱《採花歌》。舊時白翟今荒壤,葦谷凄凄風雨多。」

洛水 在城東百步

三川水 在城南七十里,以華池水、黑源水、洛水同會,謂之三川。唐杜甫詩:「三川不可到,歸路晚山稠。落鴈浮寒水,饑烏集戍樓。」

《雒川縣志》

黃龍山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常有黃雲籠罩其上,彷彿如龍搖曳。

爛柯山 :在城東北七十里。相傳為王質遇仙爛斧柯處。

雄兒山 :在城東五十里。

聖公山 :在城東七十里。二山皆據險保障之地。

界頭山 在城東南五十里,澄城縣分界,故名。黃梁水 在城東七十里,源出爛柯山下,西南流入洛。按《名勝志》謂:谷舊無水,姚萇時,立節將軍楊班,夜中有人借車牛,云欲移徙。班備車牛置門前,至明,車濕牛汗,尋車轍至乾谷,忽有水。洛水 在城西南五十里,自鄜州南流入中部界。

《中部縣志》

橋山 在城東北二里。舊傳沮水從山底經過如橋,即軒轅、黃帝葬衣冠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