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上元世祖嘗駐驆於此。

印子山 :在紅古城西南十里,絕頂有印跡,如篆刻狀。

馬麾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秦苻堅與姚萇戰,敗奔此。《郡國志》作「馬屯山」 ,誤。

照壁山 :與砲架山相連。

砲架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許,石城堡之前。四壁峭立,極為嶮峻。明成化五年《滿四反》據此。

青羊山 山頂有泉,故名,在平虜所西四十里。「須彌山 」 ,在州北九十里,上有古寺,松柏桃李鬱然,即古石門關遺址。

掃竹嶺 在州西北百餘里。其峰高峻,危橋深洞,登者骨悚目駭,土人借以備寇。

南川 有二,一在州東七十里,名大南川;一在州東南六十里,名「小南川。」

黑水 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為大黑水,一在州北百二十里為小黑水,合流入黃河。

徐斌水 在州北三百里。無城堡,居人。

海子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

甜水 在紅古城西門外,味甘可飲。

清水 在州西南四十里。發源六盤山下,遶城東北,至鳴沙入黃河。

朝那湫 有二,俱出山間。一在州東南四十里,泉流有聲,長五里,闊一里,餘波入清水,即古朝那湫,秦投詛楚文於此。一在州西南四十里,山腰有泉,東西闊一里,南北長三里。《寰宇記》云:「湫淵四十里,渟水不流,冬夏無增減,兩岸不生草木,土人謂東海、西海。」 東海東岸有廟,西海北岸有廟,舊傳祭龍神潤澤侯處。明正統十一年,總兵趙文、兵備景佐,因本城井水苦鹹,人病於飲,遂導引於州城入泮池,由西門而入,環流於街巷,自東門而出,公私利之。

硝河 在州西北一百里。流入須滅都河。乾川 ,在州東北一百六十里。

須滅都河 在州北九十里,流入小黑水。北亂池 ,在州西南七十里。闊有百七十丈,其深莫測,禱雨輒應。

養魚池 舊開城西三里,元安西王養魚處,又名「蓮花池。」

魚池 在州城南三里。池上有亭,名「後樂。」 嘉靖乙未,總制唐龍建,至今僅存池

涇州

兼山 在州北五里許。有重山之義,州之主山也。

米麪山 在州東南五里,二峰峭絕。南北朝盧祖遷為涇大將,指二丘為「米麪」 ,寇遂遁還,因名。筆峰山 在州南五里,以二峰峭拔而名。樹林陰密,景致幽雅。

回中山 在州西三里。脈自崑崙來,上有王母宮,下臨涇水,一名「宮山。」 周穆王、漢武帝嘗至此。安仁谷 ,在州東南四十里,古長城砦。昔范仲淹奏遣宋良等控守於此。

羅漢洞 在米麪山東三十里。碧泉洞 ,在共池左。按《明一統志》在廢臨涇縣境。其中水皆青色,四時長流,味苦不堪食。後川河 在烏氏城北十餘里,鎮原之橫河也。涇水 在州境,自平涼西南來,東南流入邠州界。

閣川水 ,在州南三里。流入《涇水》。

汭水 在州西。自崇信界來,東入涇水。又有盤口水、後川水。井見《水利》。

共池 ,在州北五里華巖海印禪寺內。從地湧出,密人侵阮徂共,即此。

瑤池 ,在宮山之陽,水從石竇而出,相傳王母瑤池,參政遲鳳翔有碑。

百泉 在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餘,亂流難計,故名。

暖泉 在州西五里宮山之陽。水從石出,四時溫暖。

湫池泉 在薛舉城東十餘里。

「朝那溝 ,常瀑漲」 ,為州民害。

靈臺縣

蒼山 在縣東二里。柏林蒼翠,蔚然可觀。隱形山 在縣東北一里。孤峰突起,日中無影,與蒼山近。《圖經》云:「其色蒼翠而地深奧,故名。」 保巖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山勢峭拔,回旋百折,巔有涇臺,雲霧所出入處。一名九頂峰巖山臺山 在縣治北。山多奇木異鳥,甘泉秀石,而荊花尤茂,一曰荊山。按《明一統志》固原州南三里亦有臺山,以上有「烽火臺」 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