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四卷目錄
鞏昌府部彙考八
鞏昌府古蹟考二〈墳墓附〉
鞏昌府部藝文一
屯田三奏 漢趙充國
新開白水路記 宋雷簡夫
武都太守漢陽李翁西狹頌 曾鞏
武安君白起祠堂記 劉果
龍馬山說 明胡纘宗
首陽山辯 楊恩
羑里辯 蕭籍
職方典第五百六十四卷
鞏昌府部彙考八
鞏昌府古蹟考二 府縣志合載
文縣
羑里城 在縣西北二百步天牢山,相傳為紂拘文王處。按河南彰德府湯陰縣有羑里城,紂都朝歌,去湯陰不遠,而文縣之羑里何以稱焉?古今勢邈,不可以臆度。《寰宇記》云:「文王為西伯,化行西羌。文王沒後,婦人以孝髽角,至今未泯。」 今文王廟在文州治後。孫正臣詩云:「秋空獨見周王廟。」
陰平道 ,《十三州志》云:「漢武帝開西南徼,置陰平道,以統其眾。晉永嘉後,羌數叛,因立郡以遏之。」 按陰平道為秦蜀出入門戶,鑿山開徑,攀木緣崖,諸葛亮以為全蜀之防。其後鍾會伐蜀,姜維請備陰平橋,《華陽國志》云:「鄧艾自陰平景谷步道,懸兵束馬,經江油,出綿竹以伐蜀」 ,即此路也。內有玉女驛,驛旁石如玉枕,色白,懸崖絕壁,人跡所不能到。
鄧艾城 ,在城東七里。魏鄧艾由陰平伐蜀,疑此時所築。
姜維城 在城東七里。蜀姜維於此築城,與鄧艾相持。唐建中年,曾移州治於此。
郭公城 ,《水經注》云:「白水東逕郭公城,昔郭淮攻廖化於陰平築之,故因以名。」
鄧志城 在縣南三里,東有鄧至山,城以此名。白水故城 ,《水經注》云:「白水又東南經白水縣故城東,即白水郡也。」
安昌故城 ,在縣東北二十二里。後魏立寧州,修此。
廢曲水縣 在縣東北二江之曲。本漢陰平道。西魏置縣,屬文州。唐為文州治。明為千戶所。廢文州 ,在縣西五里。後周置文州,治陰平郡。隋初郡廢,煬帝時州廢。唐復置。德宗時,以舊城在平地,遂移於故城東四里文臺上,即今所城是也。
廢長松縣 在縣南一百里。後魏之建昌縣也。隋開皇中,以地多喬松,改今名。唐貞元中省廢扶州 ,在縣境。西魏置鄧州,後改寧州。唐初為扶州。大曆中,廢為鎮,以屬文州。元領同昌、帙彝、尚安、鎮川四縣,今俱廢。
蘆北固城 ,在縣東五十里,因「葭蘆戍」 為名。聖鹿城 ,在縣西。昔時羌人見群鹿於此,欲捕之而入穴,不知所去,遂築城,以此名之。
金窟 在麻倉,與昭化縣接界。其窟如井,取之甚難,宋鮮于侁有詩。
清暉樓 在舊文州治,宋張覺民有賦。
文化堂 在舊文州治。又有「平理」 、「來遠」 、「翠蓋」 、「囿山」 、「仰高」 五堂,皆宋時所建,今俱廢。
玉枕 在縣境。山有石,狀如玉枕,在巉巖壁間,人跡所不能到,但可望見而已。有驛曰玉枕驛。宋鮮于侁詩:「群岡聳秀抱孤峰,一枕依稀玉色同。織女不知機石墜,嫦娥翻覺海蟾空。」
飛仙閣 在縣西一十五里。
安靜堂 在舊文州廨內。宋呂凝之詩云:「峽水秋空一線青,萬山深處見官廳。」
三山堂 在舊文州通判廨,內有石筍最佳,一名「劎峰。」 後移置千戶所堂上。宋崇寧五年,通判郡事何彥奇有銘。
坐嘯堂 在舊文州治。呂凝之詩:「使君坐嘯無餘事,楊柳陰平放早衙。」
得要亭 在縣東十里,宋建。呂凝之詩:「人在江山窟裏居,江山雖好不關渠,使君獨具登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