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6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一卷目錄

 慶陽府部彙考一

  慶陽府建置沿革考

  慶陽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慶陽府星野考

  慶陽府山川考府志未詳山川水利附

  慶陽府城池考

  慶陽府關梁考

  慶陽府封建考

  慶陽府公署考

職方典第五百七十一卷

慶陽府部彙考一

慶陽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府志合載

本府

周之先,后稷子不窋所居,號北豳。春秋時為義渠。秦析其地為北郡,兩漢因之。北朝魏置朔州,後周復廢。隋開皇初,置合州鎮,未幾廢,尋置慶州。大業間,改置弘化郡。唐武德初,復為慶州。天寶初,改置安化郡。至德間,改置順化郡。乾元初,復為慶州陞安定軍。五代梁改置武靜軍。後唐降為州。宋乾德初,復為慶州,治平間,改置環慶路。政和間,陞慶陽軍,尋改為慶陽府。金初置安國軍,改安定軍,又改置慶原路。元初,復為慶陽府。後為張良臣所據。明復為慶陽府。

皇清因之,領寧州及安化、合水、環、真寧四縣。

安化縣:附郭。

漢置郁郅縣,屬北地郡。東漢、晉俱廢。南北朝、後魏、後周皆為鎮。隋開皇十六年,置合水縣,屬慶州。唐初,改為合州縣。貞觀初,改為弘化縣。天寶初,改置安化縣。至德初,又改置順化縣。宋復為安化縣。元省。明復置為慶陽府。附郭。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二里。

合水縣

漢為北地郡歸德縣地。晉省。南北朝後魏改置蔚州及華池縣。後周廢。隋初,復為華池縣。唐武德元年,析合水置蟠交縣。天寶元年,改蟠交曰「合水。」 五代周省合水入樂蟠縣。宋復為合水縣,省華池、樂蟠入焉。金、元仍舊。明因之,屬慶陽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里。

環縣

古朔方鳴沙之境。秦屬北地郡。漢因之。南北朝、後魏為鎮,屬靈州。後周置會州。隋初,改置環州。大業初,州廢,屬靈武郡。唐初,復為會州。貞觀初,復改為環州。咸亨三年,置安樂州。大中三年,復置威州。五代梁廢。晉復為威州治靈州之方渠縣。周復為環州,尋改置通遠軍。宋復為環州,又置通遠縣。元省州,仍為縣,屬鞏昌府路。明洪武初,改為環縣,隸慶陽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真寧縣

漢為陽周縣地,屬上郡。南北朝後魏於此置泥陽、惠涉二護軍,後置陽周郡。隋改為羅川縣,屬北地郡。唐天寶元年,於縣南二十里山洞中獲白玉真人像二十七,遂改為真寧縣,屬寧州。宋、金、元俱仍舊,明因之,隸慶陽府。

皇清因之,編戶七里。

寧州

周初為公劉邑。春秋為義渠國。秦漢屬北地郡。東漢為泥陽縣,屬安定郡。南北朝後魏獻文置華州,孝文改為邠州。西魏始為寧州,合之曰邠寧。後周分置趙興郡。隋改為北地郡。唐復為寧州。天寶初,改為彭原郡,屬關內道。宋復為寧州彭原郡。宣和七年,昇寧興軍節度。金屬慶原路。元屬鞏昌路。明改隸慶陽府,以《安化縣》省入。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