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八十六卷目錄

 成都府部彙考二

 成都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五百八十六卷

成都府部彙考二

成都府山川考一       總志

本府。成都縣附郭。

武擔山 在郡西。《蜀記》:「武都山精化為女子,蜀王開明納為妃,不習水土而死。王遣五丁於武都山擔土為塚,蓋地數畝,高七丈,上有石,厚五寸,徑五丈,瑩潔,號曰石鏡,用表其門。」 又傳成都內及毘橋側有一拆石,長二丈,云是五丁擔也。漢昭烈即位於武擔山之南,即此。

宋興山 :去治北三十里。

昇仙山 在府城北,入都江水。

威鳳山 去治北一十八里,一名石斛山。蜀後主禪嘗習射於此。又名「學射山。」

天回山 ,去治北三十里。唐明皇幸蜀至此,及聞長安平,車駕乃回,因名之。

龍華山 :去治西南五十里,濱江山。有段文昌「讀書臺」 故址。

大面山 :去治東二十八里。

西山 在治西,一名雪嶺。杜甫詩:「雪嶺界天白。」 又云:「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高。」

六對山 去冶南六十里,相傳蜀後主自新津修覺山回至廣都,見十二峰有山峰相對之語。鐵爐山 去治南六十里,五代時有日者占此山當出異人,乃掘羅氏之墓,見松根纏棺,狀若雙龍,取刀斷之,血流不止。

都江 去府城西四里。水宜造粉,故又名粉江。二江 一名汶江,一名流江。李冰穿二江通成都,皆可行舟,溉田萬頃。《宋郡縣志》:「初,李冰既鑿離堆,又開二渠,一由永康過新繁入成都,謂之外江,俗名走馬河。一由永康過郫入成都,謂之內江。蜀人以此水濯錦鮮明,故又名錦江。」 杜甫詩:「錦江春色來天地。」 又曰:「二江聲怒號。」

金水河 在蜀府南門前。白敏中開渠環街,舊名「禁河。」 王明叟度大光、范成大相繼修之。三臺井 在府治舊天慶觀內。隋文帝夢三臺星隕於西南,化為井,遣人潛訪未獲。有道士馮善英者,修池,忽得三井,每汲一井,則二井皆動。拳扠井 在府治西北。相傳五丁嘗於此為《角觝》戲,渴甚,以拳擊地,泉水湧出。今已廢。

菊井 在蜀府蕭牆內,八景之一,名「菊井。」 秋香諸葛井 在治東,相傳武侯欲通井絡王氣,故於此為井。

龍淵井 在府治西聖壽寺大殿內。

墨池 在縣前。漢揚雄草《太元經》處,有宋人米芾「洗墨池」 三字,知府耿定力勒之石。萬曆二十六年,左布政程正誼濬廣池基,甃石為岸,建大廳五楹,南向。今俱廢。康熙二年,知府冀應熊建草亭一,木橋一,書「洗墨池」 三字,勒石紀其跡。萬歲池 去府治北十里,張儀築城,取土於此,因以成池。廣袤數十里,溉三鄉田,歲久淤塞。宋制置使王剛中疏之,累土為防,植榆柳,表以石柱,人以為「王公甘棠。」

躍龍池 去府城東南二十里。隋開皇中,欲伐陳,鑿大池以教水戰。《郡志》云:蜀王秀取土築城,因為池。後有胡僧見之,曰「摩訶毘羅。華言摩訶為廣大,毘羅為龍。」 蓋謂此池廣大有龍也。千秋池 ,在縣治東五里,秦張儀所鑿。

江瀆池 在江瀆廟南,廣二十五畝。昔有二亭,今廢。

象耳池 在江瀆廟西

浣花溪 在治西南五里,名百花潭。按吳中《復冀國夫人任氏碑記》:夫人微時,見一僧墜污渠,為濯其衣,百花滿潭,因造為十色箋。唐李義山詩:「浣花箋紙桃花色。」 宋韓浦詩:「十樣鸞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

皇清康熙七年秋,成都知府冀應熊大書《浣花溪》三。

字鐫石

解玉溪 在縣治大慈寺南。唐韋皋所鑿,用其沙解玉,則易為功,因名。今廢。

溫江縣

大墓山 :去治二十五里。土人云「是魚鳧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