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叛卒尚未有主,欲奉紹榮,紹榮罵曰:「我本燕人,棄土 歸朝,豈能與爾同逆耶?亟見殺,我終不負朝廷也!」監 軍王澤召王均謂曰:「汝所部為亂,盍自往招安之?」時 廷順左手執昭壽首,右操劍,坐鈐轄廳,未知所適,見 均至,即率眾奉以為主。紹榮自經死,棄昭壽尸於東 門外,觀者咸云:此是符太保骨頭。蓋昭壽好自親庖 事,每諭執饌者云:「無妄吃吾肉。」又多索羊骨,煉汁為 羹。掌庖者常戒人云:「勿妄觸此,此是符太保骨頭。」其 先讖如此。詔以雷有終為川、陝招安使,李惠、石普、李 守倫為巡檢使,將步騎八千討之。八月,詔:均等如能 效順革心,當賜生全,復加錄用。時均任小校,張鍇為 謀主,鍇粗習陰陽,結黨濟私,均亦受制。凡朝廷詔命, 錯悉焚之,均亦莫知也。攻陷漢州,進寇綿州,不克,直 趨劍州,為知州李士衡所敗,還保益州,知蜀州楊懷 忠會兵討敗之,趙廷順中流矢死。乘勝逐賊,至州南 十五里,砦於雞鳴原,以俟王師。二月,有終等至,會都 巡檢張思鈞復漢州,遂進壁昇仙橋,均開城偽遁,有 終與上官正、石普等率兵徑入,分剽民財。賊閉關發 伏,李惠及諸軍盡死,有終等緣堞而墜,得免。王師退 保漢州,城中民奔逃四出,多為賊所追殺。復刺士民 少壯者為兵,使乘城間舊賊為守。有終署榜招之,至 則署其衣袂釋之,日數百人。十月,賊分路襲王師,有 終等逆擊,大敗之,進屯於城北,分遣將校攻城,賊出 戰屢敗。然王師每薄城,輒值雨,有終命為洞屋以進, 均亦對設敵樓以拒,有終遣卒焚之,遂入城,殺賊三 千餘人,均從小南門乘夜「逃竄。」十月,石普追均至富 順監,擒斬之,梟其首於市,盡收其黨,蜀遂平。

《儒林公議》:「張詠治蜀,承兵亂之後,比防南眾四野,寇 暴未息,城中無旬月之儲。乃榜衢巿,賤官監之直,貴 米價以博易之,糧廩因之充接,蜀漸安焉。」

《宋史趙積傳》:「積為益州路轉運使,真宗諭曰:『蜀遠而 數亂,其利害朕所欲聞,卿至,悉條上之,秖附常奏,毋 著姓名。積至,數言部中事。至一日,章數上,蒲江縣捕 劫盜不得,反逮繫平民,楚掠誣服。積適行部,意其冤, 馳入縣獄,問得狀,悉縱之』。」

《曲洧舊聞》:宋子京知成都,陛辭日,面請聖訓,上曰:「鎮 靜。」子京自著其事曰:「語簡而意盡。」於治蜀尤得其要, 真聖人之言也。

《總志》:「趙抃為益州轉運使,再知成都,窮城小邑,行部 無不至,常入雅訪隱士王潛。」

宋初,取孟蜀宮殿材,造船二百艘,裝載物帛、銅錢、器 皿及銀腰帶十萬,應付江南軍前。其珠珍軟細,以陸 路發赴京師。自後蜀土承平,物力豐贍,有司有內藏、 左藏二庫,常平、廣惠二倉,省計之餘,取給河東、京西、 陝西。自劍門道列傳輦,謂之「三路綱。」

《宋史邵伯溫傳》:「伯溫擢提點成都路刑獄。賊史斌破 武休,入漢利,窺劍門。伯溫與成都帥臣盧法原合謀 守劍門,賊竟不能入,蜀人德之,除利路轉運使,提舉 太平觀。紹興四年卒,年七十八。初,邵雍嘗曰:『世行亂 蜀,安可避居』?」及宣和末,伯溫載家使蜀,故免於難。 《宇文常傳》:「常字權可,政和末,知黎州,有上書乞於大 渡」河外置城邑以便互市者,詔以訪常。常言:「自孟氏 入朝,藝祖取《蜀輿地圖》觀之,畫大渡為境,歷百五十 年無西南夷患。今若於河外建城立邑,虜情攜貳,邊 隙寖開,非中國之福也。」

《龐恭孫傳》:「恭孫,籍子,字德孺。以蔭補通判施州。崇寧 中,部蠻向文疆叛,詔轉運使王蘧領州事致討,恭孫 說降文疆而斬之。蘧上其功,進三秩,知涪州。遂以開 邊為己任,誘珍州駱文貴、承州駱世華納土,費不貲。 轉運判官宋師古劾恭孫生事,詔黜師古,而以恭孫 代。」於是溱、播、溪、思、費等州相繼降。每開一城輒褒遷, 五年間至徽猷閣待制。威州守。乞通保、霸二州,進恭 孫直學士、知成都府,委以招納。未幾,其酋董舜咨、董 彥博來納土,詔遣赴闕,皆拜承宣使,賜第京師,更名 「保州、祺州、霸州。」享州使恭孫進築之,言者論其貪縱, 究治如章,謫保靜軍節度副使。才踰月,起知陳州,復 待制,帥瀘州。又以築思州進學士,前後在西南二十 年,所得州縣,多張名簿,實《脊鹵》不毛地,繕治轉餉,為 蜀人病。無幾時皆廢。

《呂陶傳》:「陶通判蜀州,張商英為御史,請廢永康軍,下 旁郡議,陶以為不可。及知彭州,威茂夷入寇,陶召大 姓潛具守備,城門啟閉如平時,因以永康前議上於 朝,軍遂不廢。王中正為將,蜀道畏,事之甚謹,而其所 施悉謬盩陶奏召還之。李杞、蒲宗閔來榷茶,西州騷 動,陶言川蜀產茶視東南十不及一,諸路既皆通商, 兩川獨蒙禁榷。茶園本是稅地均出賦稅自來敷賣, 以供衣食,蓋與解鹽、晉礬不同。今立法太嚴,取息太 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愛物之意也。」宗 閔怒,劾其沮敗新法,責監懷安商稅。或往弔之,陶曰: 「吾欲假外郡之虛名,救蜀民百萬之實禍。幸而言行, 所濟多矣,敢有榮辱進退之念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