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化美建,又令東南二路隨其民居,止建社學如城市。故青坡、文鎮、鳳毛、白水、梨園、宗渠、神溪、土門、桃坪、嵩坪莫不各立社學,今皆廢。康熙二十四年,知州李斯佺立義學二館於城內外,就治平寺、靈祐宮二處延師授徒,捐俸以給館穀。汶川縣儒學 ,在縣治南。明嘉靖二年,提學副使張邦奇修建。

先師殿左右兩廡前為戟門、為石,櫺星門為「泮池。」

東西為義路禮門,殿後建「明倫堂」 ,堂後為儒學宅,殿東為啟聖祠,為尊經閣。甲申年遭賊焚燬。順治十七年,知縣張耀祖重建正殿。康熙六年,知縣陸洽源始建兩廡。

威州儒學 在治西門外。洪武十五年建。正德初,知州崔哲重遷,建在今地。崇禎十年,知州劉琯修。保縣儒學皆附本州。後另建啟聖祠、大成殿、戟門、櫺星門、兩廡、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聖域》、賢關坊、「金聲」 、「玉振坊。」 二坊今廢。名宦祠知州崔元愷建。

保縣儒學 明洪武中建,萬曆三年重建,明季燬。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沈鱄捐俸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