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9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控楚連黔,山擁摩圍之峻。撫苗綏漢,江翻溪峒之濤。扼天險于黔南,雄跨劍閣;固地維于蜀徼,勢踞蠶叢。當蠻部之襟喉,據東川之要隘。

重慶府星野考        總志

府總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 益州為參,分重慶當井鬼之次,入參三度。

重慶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巴縣附郭。

塗山 在府治東一里岷江南。崖高七里,北向,有石中斷,曰「龍門。」 其下水與岷江通,夏禹塗后祠故址存焉,有路通山。

方山 在治東北三十一里,高五里,東向。一名「凝脂」 ,常有雲氣若凝脂狀,堯時洪水不沒。又名「浮山」 ,無路可通。

白崖山 :在治西北五十里,高二里,北向,又名「朝陽山」 ,有路通山。

踰越山 :在治西七十里,高八里,北向。其峰峻拔,高出眾山,因名。無路可通。

臥龍山 :在治東一百一十里。高四里,南向,無路可通。

瀛山 在治南二十里,高九里,南向,壁立高峻,有四十八面,青翠鬱然。唐置瀛山縣于此,無路可通。

來鳳山 :在治西一百三十里。高五里,東向。以形似名。無路可通。

蹲猊山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高七里,北向。勢若蹲猊,無路可通。

重壁山 :在治西一百三十里,高十里,北向,一名「巴山。」 四面高,中央平,周迴約三百里,中有一孤山,西北險絕,其東南一面坦平,因名曰「重壁」 ,無路可通。

南平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高四里,南向。又名「青山」 ,無路可通。

銷劍山 在治東五十里,高七里,北向。《圖經》云:「昔人於此銷鐵為劍,無路可通。」

仙女山 在治西四十里,高八里,東有路可通。雲鳳山 在治西四十里,高二里,東向山有川主廟,有路可通。

屈賓山 在治東南一百里,高五里,北向。石獅埡山 在治北九十里,高十里,東向。二山峭峙,四壁皆險絕,無路可通。

真武山 :在治東南一十里,高九里,北向。山勢高聳,山上有真武宮,有路可通。

楊井山 :在治西九十里,有奇,高四里,北向,山上有泉,號「楊家井」 ,有路通山。

寨山 在治西五十里,高五里,上有古寨。在合州西二十里,昔人避亂保聚於此,有路通山。龜停山 在治西五十里,高四里,南向岷山之中,宛然如龜形,無路可通。

四面山 在治北九十里,高三里,北向,四面皆同。上有金田寺,在銅梁北二十里,有路通山。霖峰山 在治南一百里,高七里,西向。遇旱禱之輒應,無路通山。

縉雲山 ,在府治西八十里,高十里,北向。上有蹲猊峰,下有璧水分流,左右無路通山。

涅婆山 :在治東五里,高半里,向北。

蟄龍巖 在治西二十里,高五丈,北向。有泉出石縫,潟入巖下,求雨輒應,無路通山。

魚鹿峽 在治北二十里,高四里,北向,於中流突出一石狀如魚,一石狀若鹿,故名。無路通山。洪崖洞 在治西三里,一名滴水巖,中有巨石上懸其下嵌空,上瀑布瀉出,巖刻蘇軾詩。長安洞 在治西八十里,洞深一里,其水泓深,不可以往。

棲真洞 在治西大茆峽內。

溫湯峽 在治西南一百一十里,上有溫泉。明月峽 ,在治東五十里,高四十餘丈,石壁圓孔,形如明月。

銅鑼峽 在治東二十里。懸崖圓石,狀如銅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