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城於上,號「鐵瀘城。」

歸子山 :在治東三里,臨江濱。

豸角山 ,在大江之南十里,突出眾山,俯視一切形家,號南方天馬,有呂仙亭蹟。

四峰山 :在治東二十里,與豸角相望。上建岱宗大殿,有高池。

五峰山 在江北高阜處,尖峰有五,因名。舊有真武宮,殿宇壯麗,有宿雲窩、觀風亭諸勝蹟。楊升菴有二聯云:「上帝高居朝絳節;諸神環擁接丹丘。」 又云:「神遊寥廓清虛外;物在塵寰夢幻中。」 大書「龜蛇」 二字於金額,今半毀。

金紫山 在治東北十里高壩,有金紫寺,名人高士,往來宴遊,義取「腰金衣紫」 也。今燬。

「三華山 」 ,在江北,上建「川主廟。」

缽盂山 在江北,山形如盂,上建缽盂庵。馬鞍山 在江北,形如鞍,州人遊眺之所。或云鍾子期瀘人,嘗樵於馬鞍山後之集賢村,即此。仙頂山 在江東七十里羅東漕之上。相傳有仙烹煉洞中,石床丹竈,留題石壁,今磨滅。尖峰山 在江東六十里羅東漕。上建川主殿,旱禱輒應。

臥龍山 在治北四十里,形如伏龍,因名。「雲錦山 」 在治東北六十里,有東嶽古廟。土人於元旦備幡蓋旂幟,登山賽會,以祛災疫。康熙甲子,野火焚燬。

高奎山 ,在大江東北二十里。山勢崔嵬,與州治對峙,形家取「奎宿遠映」 之義。高僧含光,年九十七,常趺坐於上,為人演法。

龍貫山 在江北六十里,界連冨順,山寺高聳,茂林蓊蔚。明建文帝披剃遁避此山,題壁有「百官文武歸何處,惟有烏鴉早晚朝」 之句。最後英宗時歸去,自號曰老佛。《途中吟》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寺外有石海螺,往過吹之,山谷皆震,人以為公輸子真蹟。

五仙山 :在治北六十里,名水硐。舊傳,五仙人奕棋於此,石盤蹟猶存。

滴乳巖 在城西一里真如寺,水自崖石中流出,味甚甜。黃山谷經行,大書「滴乳泉」 三字,碑目云:「唐《真如寺碑》在本寺內。」 《山谷集》云:瀘州大雲寺西偏崖石上有甘泉滴瀝,一州泉味皆不及也。余名曰「滴乳泉。」 山谷又跋常山公書,如霍去病用兵,所謂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孫、吳。至其得意處,乃如插花美女,臨鏡笑春,後,人亦未易超越。紹聖五年五月晦,避暑瀘州之大雲寺,子茂攜此書來,妄意評之如此。按:真如寺、大雲寺同在滴乳巖東畔,今俱廢。

黃龍堆 在大江之紫金堆,有大石闕。昔人沒水,見黃龍臥闕下,因名。考之《水經注》:江中有大門、小門焉,季秋之月則黃龍作漚也。《郡國志》:瀘江水中有大闕,季春三月,黃龍堆沒,闕即平。三牙腦 ,在治南二里,古金雞灣渡口。巖如牙腦,三灘一連而下,形勢昭然。瀘人近謂之喪牙腦者,其義何居?

使君巖 在治南五里。宋使君王獻可遊賞處。鄉校巖 ,在治北三里,元人白良書「鄉校」 二字於石。

龍女洞 :在治北二十里。高巖二穴幽邃,人不能到。

思娥洞 在治南二百里,初入稍隘,已乃宏廣,石髓凝結,宛若堂宇。

北巖 :在城北,舊有小庵,宋楊汝明創為大剎,及創五峰書院。

瀘江 ,東即汶江,源自岷山,入合江界,州以此名,即孝子伯奇溺處。

支江 在治北。源自冨順鴛鴦溪,經安流鎮,至州城,與汶水合。

澬江 在治北,一名「中江。」 自雒昌山經澬縣、冨順縣,流入本州。

合江 在治東,與蜀江之溪合流,故名。

悅江 ,源出舊戎縣,經悅州,因名。

思晏江 在治西四里,源出古思晏縣。

宋江 :在治東十里,源出大壩北洞中。

澄溪 在治南城外,源出寶山下,水常澄澈,流入汶江。

龍溪 :在治東北十里,又名九曲溪。蜿蜒九曲,可通小舟,即今地名「高壩」 之下。

柳林溪 在治北,即澬江小河口也。在昔瀘治未闢時,夾岸皆柳,因名。

胥溪 在治東南界,近納溪,通永寧小江。瀚灘 在州東,夏秋灘急,水有迴瀾,春冬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