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星野考 總志
天文井鬼分野
大渡河山川考 總志
邛崍山 在治北五里。邛人自蜀入,度此山,故名。一名「邛莋山」 ,蓋邛人、莋人界也。其道至險,有長嶺、弄棟、八渡之難、楊母閣路之峻。
登高山 在治西五里。峰巒高聳,俯瞰城中通衢,官舍民居,一一可數。上有小阜,曰「望州坡。」 聖鐘山 在治東北五里。昔有人聞山中有鐘聲,及見五色光現,掘地果得巨鐘。
白崖山 在治西北一十里,一名風穴山。其傍有風穴,間有氣出,騰空為白雲,須臾風起,其聲如雷。按《明一統志》:「在司城西北二十里。」
寶蓋山 在治東南二十里。山形如蓋,俗名「涼繖山。」 溪中嘗有光彩。
盤陀山 在治東三十里。按《明一統志》:「在司城南三十里。」
大田山 在治西南三十里,下有水田。按《明一統志》「下有大井水田。」
筍筤山 在治西北五十餘里,曰前筤,又行數十里曰後筤,山多筍,故名。樵蘇者以為衣食之源,號曰「錢筤。」 按《明一統志》「又多林木。」
試劎山 在治南八十里,塹然高聳,山列三峰,中峰又析為三,狀如劍削,故名。按《明一統志》「中峰又析為二」
沖天山 在治東八十里。山極高峻,勢若參天。牛心山 在治西八十里,上有土阜,形如牛心。避瘴山 在治南九十里,近大渡河。嵐瘴氣夏秋最多,土人移居此處避之。
和尚山 在治東一百里,其峰矗立,盤紆十餘曲,方至其上,晴日常有五彩光現,千熊萬狀,極為奇觀。
獅子山 :在治東北一百里,以形似名,乃陶道人得道之地。
通望山 自大渡河南與眾山相連,入巂州。朝陽山 ,在治北一百里,隋唐於其下置朝陽縣,城址尚存。
飛水山 在治東北二百五十里,與榮、經接界。險惡,不通人跡。
畫崖山 :在治西北一十五里。山勢險峻,山外即生蕃界。
飛越山 在治西北,兩面與羌戎接界,為沉黎西境之要害。唐於此置飛越縣。
大鳳山 未詳所在
雞冠山 未詳所在
大小關山 山勢陡峻,一人扼險,萬人難登。靈應洞 ,邛崍山有巨蛇蟄其中,蜿蜒錦文,又號為「靈應將軍洞。」
仙人洞 ,在白崖山北,狀如車輪,欲入者必匍匐方能過。其中空闊,行數十步,泉聲琮琤,石髓溜結,幽致萬狀。
風洞 在西南山十里。歲時祭祀,缺祀則風甚乾濕。洞 在避瘴山側,有二洞,一空闊高燥,一有水出其中。有趺坐龜蛇之類,皆崖石自生,不假人為。凡瘴動時,飛鳶皆集此山,瘴已乃出。土人欲知惡瘴,以鳶為候。然鳶出必在立冬前後。古謂飛鳥得氣之先於鳶,亦可見也。按《明一統志》有床坐、竈突之類。龍洞 ,在文武堡之下,離城六十里。歲時祭祀。缺祀則瘴甚。
彈琴谷 在治西北一十里。水出溪口,聲如彈琴。
盤龍谷 在漢源鎮東北。
大渡河 ,源出土蕃,經於城南九十里,東注嘉定,入於岷江。
「流沙河 」 ,未詳所在。
兩澗水 在治東西各有澗,至登高山下合為一。漢源之田仰之灌溉。
梵音水 在治南一十五里。俗傳唐三藏至此持梵音而泉湧出,故名。色如米瀋,味甘。宋政和間,太守宇文侯過而飲之,曰佳泉也。易名燦玉泉。按《明一統志》:泉南數十步有二石,一號袈裟石,五色相間,一號曬經石,皆三藏遺跡。
漢水 ,源出飛越山,流經城南一十里,東入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