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夜叉穴 《博物志》:「蜀南沉黎山有物似猴,長七尺,能人行,名曰玃路。見婦人則盜之入穴,西番部落最愛之。」 《寰宇記》云:「在慶曆鄉,山崍有一石洞,壁間有夜叉像,土人祠之,號穿巖將軍。」 按《明一統志》:是西番部落最畏之。

九折阪 ,在大相公嶺,王尊叱馭處。又云「在邛崍山,迴曲九折,王陽回車,王尊叱馭處。」

風穴 ,在白崖山。山有巨穴,四圍津潤如汗,間有氣騰如曰雲。里人因以占「風窒」 穴則風少瘴多,開則風多瘴少。

大相公嶺 在治北三十里。武侯南征孟獲經此,故名。宋時觀察使行部至此,《口占詩》曰:「窮冬按部極陲西,鳥道盤空積雪迷。為國憂民寧憚遠,萬重山裏到沉黎。」

《夢黎城 》,在松坪彝地,採樵者偶見城郭隱隱尚存,著意尋之,不見。

七擒橋 孔明擒孟獲於此,後人建橋,故名。今橋已廢,古蹟尚存。

靜鎮堂 在舊黎州東隅,後改曰「君子堂」 ,左右有「藏春」 、《留香》二亭及思仙臺。

三山堂 堂東與試劎山三峰相值。按《明一統志》「在靜鎮堂東。」

澄心堂 在舊司廳東

搖香亭 《輿地紀勝》「在兵馬司前,有酴醾、芙蓉之勝。」

喚魚亭 在舊州圃東,有湖,湖方廣千丈,芙蓉萬蓋,錦鱗千尾,架橋其中,揭亭橋上,曰「喚魚。」

陵墓附

三王墓 在舊漢源縣東。《唐史》載:邛、黎之間,有三蠻王使伺南詔。劉志遼為恭化郡王,郝全信為和義郡王,楊清遠為遂寧郡王,卒葬於此。

大渡河峒蠻考

太祖開寶六年。夏四月丙午。黎州保塞蠻來歸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按《蠻夷傳》。「保塞蠻。開寶間。其蠻七十餘人。由大渡河來歸。時時來貨其善馬。」

高宗紹興二十七年,詔免唐秬、陳伯強官,以弭邊釁。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蠻夷傳》:紹興二十七年,川秦都大司言:「漢地民張太二姑率眾劫殺市馬蠻客崖遇等恐啟邊釁,已加慰諭,併償其直矣。」 詔免知州唐秬及通判陳伯強官,抵首賊法。

孝宗乾道九年,吐蕃兩次入寇,俱平之。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九年二月「乙亥,青羌奴兒結寇安靜砦,黎州推官黎商老戰死。秋七月壬寅,青羌奴兒結降。辛亥,吐蕃彌羌畜列陷安靜砦,引兵深入,黎州守臣誘邛部川蠻擊卻之。」 按《蠻夷傳》:「彌羌部落,乾道九年,吐蕃青羌以知黎州宇文紹直不讎其馬價,憤怨為亂,詔師憲撫安之。紹直置免青羌首領奴」 兒結等市馬,黎州大肆虜掠,權州事王昉多給金帛,亟遣還。宣撫使虞允文言「昉貪功,恐他部效尤,漸啟邊釁」 ,詔降昉兩官。十月,黎州吐蕃復寇邊,攻虎掌砦,詔四川宣撫司檄成都府調兵二千人,戍黎州以禦之。

孝宗淳熙二年,青羌奴兒結乞盟,旋復入寇。制置使范成大築堡禦之。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蠻夷傳》:淳熙二年,奴兒結還所虜生口三十九人,黎州與之盟,復聽其互市,給賞歸之。制置使范成大言:「所虜未盡歸我,豈可復與通好。」 詔謫宇文紹直,編管千里外。成大增黎州五砦,籍強壯五千人為戰兵,吐蕃入寇之徑凡十有八,皆築堡戍之。奴兒結率眾二千寇安靜砦,成大調飛山卒千人赴之,度其三日必遁,戒勿追,已而果然。青羌奴兒結為邊害者十餘年,其後制置使留正以計禽殺之,盡殲其黨。

孝宗淳熙七年夏四月,黎州五部落蠻入寇。六月,官軍敗績,遣都大提舉茶馬吳總往平之。冬十月,五部進馬乞降,詔卻其馬。

按《宋史孝宗本紀》:「夏四月甲辰,黎州五部落犯盤佗砦,兵馬都監高晃以綿潼大軍三千人與戰,敗走,蠻人深入,大掠而去。夏六月壬辰,五部落再犯黎州,制置司鈴轄成光延戰敗,官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