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攝崑山,因家焉。闢地數百弓,引泉藝花竹,日詠歌其中。

夏家園 明太常卿夏昶致仕游息之地。「北山草堂 」 ,沈南叔所築。

《君子林 》王理之所居。

繭園 舊名「春玉圃」 ,在葉文莊所居第之東。嘉靖丙午舉人葉恭煥所闢,孫工部主事國華擴地二十畝,有大雲堂、㨿梧軒、樾閣、霞笠、煙鬟榭,小有居唐亭、綠天徑諸勝。嘗掘地得泉,味甘色白,因自號曰「白泉。」 有《繭園雜詩》。

青陽溪館 在馬鞍山之東南麓,周太僕復俊所刱。內有雲東草堂、忘歸亭、菉竹居、桐榭、松坪、梅林、杏圃之勝。

《顧附巢山園 》在山之陰,今屬他姓。

丙園 在縣東三里,王光州三錫所築。初名「東莊」 ,後三錫葬於莊之南。曾孫孝廉志慶修葺,以丙舍故,改今名。園中極幽麗之致。

常熟縣

扈城 在縣北五里。世傳吳王游樂石城,又建離宮扈蹕,故名扈城。今有扈城村。

九里城 ,在縣北九里。世傳吳王牧馬於此,建城以攔馬,俗呼「攔馬城。」 今尚存洗馬池。

莫城 在縣南十二里。相傳莫邪鑄劎處。一謂劎城,一謂莫邪城。今有莫邪大王廟,又有莫門塘。《寰宇記》以為漢莫寵築,以捍海寇。

石城 在縣北五里。《吳越春秋》云:「夫差興樂石城。」 《吳地志》云:「越獻西施於吳王,王擇虞山北麓,以石甃城為游樂之所。」 今其地有石城里。《越絕書》又云:「石城在靈巖山。」

朗城 ,在縣東南十五里。

鵧城 在縣東十五里。隋大業十一年二月,詔村塢皆築城。唐廣明中,盜起,詔「州縣聚落各築城堡,以禦盜賊」 ,必築於此,時今廢。

金鳳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

利城 在縣北。《輿地志》:「晉元帝以海虞北境之土山,立利城,以處流民。」

陶城  、閭城  、郭城 ,俱廢,不可考。尚墅城 ,在縣北十八里。張士誠入福山港,築此城以駐兵。

支塘城 ,在縣東四十五里,周五里。張士誠浚《白茆》時所築,今廢,惟南門、北關、東城、西城河名尚存。

琴川 在邑治中。自北而南,有渠七道,橫亙其中。昔人鑿此以疏泄山水,歲久漸塞,甚有跨梁為屋者。方在疏濬,以復舊觀。

歐陽墩 在縣五十都。世傳歐陽丞相渡江葬母於此,然歐陽未有為丞相,惟文忠公修曾參大政,未嘗至此也。

言公井 在縣治北一百九十步,言公宅旁。「丹井 」 ,在虞山南嶺下致道觀中。

七星檜 ,在致道觀。梁真人張道裕以神力移植,蹯屈夭矯,今尚存其三,餘則宋慶曆中所補種。

梁昭明太子讀書臺 ,在致道觀後之東。唐狀元陸器讀書臺 ,在河陽山中。

救虎閣 在興福寺之左。宋高僧彥偁為虎拔箭,故以名閣。又有伏虎橋,亦以彥偁得名。石梅澗 在虞山影娥川西。相傳仙人插梅石間,遂成樹。舊有石梅書屋,今廢。

辛峰亭 在城內凌家山。亭圮已久,糧道劉鼎以亭鎮蟄蛟,恐貽水患,勸緣修之。按縣志,初名極目亭,在乾元宮前趾,為齊女墓。《琴川志》云:「令何兗創,面勢寬閒,平野一望,山川羅列,實為勝概之冠。」 或云:初名望湖,邑令徐次鐸更名極目,米芾書匾。明嘉靖間,邑令馮汝弼重建,又名達觀亭。萬曆中,邑人蕭應宮以形家言,更名「辛峰。」 旁有穴,每天陰出雲霧,相傳有潛蛟,因奉許旌陽像以鎮之。

鐵拐亭 在縣北門外山半。

劎門 ,在拂水巖之南。《望海墩 》,在拂水巖之東。

「雪井 」 ,在虞山乾元宮。

沁雪石 舊在縣治中,趙子昂鷗波亭前二石,一曰「沁雪」 ,一曰「垂雲。」

韓墩 ,在河陽山北十餘里,舊名「桓墩」 ,以犯獻陵諱,易為「韓。」 地。出美梨。

蔡墩 在韓墩西

金姬墩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世傳偽吳張氏渡江,姬死厝於此,訛呼「金雞墩。」

巫咸宅 ,按《圖經》及《越絕書》皆云「虞山巫咸所居。」 舊志云「在婁縣山下。」 今婁縣止馬鞍山,無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