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普濟社學 在普濟橋西。明初蘇州衛奏建,以教官軍子弟。成化二年,陳選修,兼育民間俊秀。隆慶元年,知府蔡國熙、知縣魏體明重修。麗澤社學 在府西麗澤坊內。

崇正社學 在華嚴寺東。俱成化二年陳選建。隆慶元年蔡國熙、魏體明修。

利濟社學 在南濠利濟寺左。成化二年,陳選建。內有「顧野王祠。」 隆慶元年,蔡國熙、魏體明修。崇禎三年,知府史應選重修。

義慈社學 在閶門外義慈巷內。

盤門社學 在吳門橋下。俱陳選建。蔡國熙、魏體明修。

各鎮社學 並成化二年陳選檄建。嘉靖六年知縣蘇佑修,隆慶二年魏體明再建。

范氏義塾 在天平山。文正公建,以教族中子弟。後增建文正公祠。

孔氏義塾 舊名「闕里」 ,分祠在二十七都塘橋,孔氏子姓肄業其中。宋紹興間建以祀。

先聖明萬曆四十年,裔孫孔貞成修至。

皇清康熙二年,六十五世孫孔引安重修。

長洲縣儒學 ,初未有學,附於府學,曰「麗澤齋。」 宋景定三年,主學宋楚材請於守陳均,即廣化寺藏室改為。在今府城東北。講堂曰「禮堂」 、四齋曰《富文》《貴德》《廣業》、「博學。」 因企慕范文正公,又建「景文堂。」 八年,提刑洪起畏拓地闢門南面,後毀。元至正三年,縣長元童勸前徽州路教授、郡人陸德源刱建之。明洪武七年,知縣宋敏文、張翔修葺,闢學門於廟之右,故有。

《孔子燕居像》、先賢祠俱廢。成化間,知府丘霽拓地。

東南,改建焉。正德十二年,提學御史張鰲山盡以廣化寺地歸學。十六年,知縣郭波建尊經閣,起後土山。嘉靖十五年,知縣賀府修學,立名宦鄉賢祠。二十年,諸生與教諭蕭文佐議,以此地湫隘,不稱掄魁,白巡按舒汀謀遷之。先是,十八年詔毀浮圖之非敕建者,僉謂城東福寧寺,於例應毀。至是,汀與知府王廷默為規度,仲冬猝舉事,廢寺為學宮。其制,廟左學右諸門皆南向。建殿、廡、堂齋、啟聖祠、敬一亭、尊經閣。閣後有土阜,建亭其上,曰道山亭。餘悉如制。刱立,又有嘉樹館、桃李園、春宴園、小淇園諸勝。玉帶河之東為雲川書院,西為宰牲所,教諭、訓導廨分列左右。學之外有昇龍橋,面陽樹坊,表曰「萬代宗師。」 東為玉帶橋,亦有坊曰「會元。」 西為折桂橋,亦有坊曰「狀元。」 三十二年,巡按徐洛修。四十三年,知府徐節再修。隆慶二年,知縣周良臣、教諭李國珍建,騰蛟起鳳塞門,種柏樹二百株。六年,巡撫陳道基修學,開內泮池,徙學前居民。去櫺星門前昇龍橋,移聖域、賢關二坊。巡按劉曰睿捐鍰助工,知府吳善「言、知縣陳用賓、教諭周安叔協理興修。」 萬曆十七年,巡按李堯民發銀二千兩,造昇龍橋,建後堂,濬玉帶河,移建「敬一亭,創聚奎樓,重建舒公祠,移萬代宗師坊,築萬仞宮牆,建土地祠。巡撫周紀指畫規制,捐鍰助費。」 知府石崑玉、同知王典、知縣陳其志、教諭吳良治、訓導周養中助理興修。二十五年,知縣江盈科捐建「文星閣」 於學之東南隅,給守閣僧田七畝,巡撫趙可懷、參政彭國華、鈔關主事董漢儒助成之。四十年,知縣韓原善重建「文星閣」 至

皇清順治十一年,督學石申捐俸修葺,未竣,尋圮。康。

熙二十二年,巡撫余國柱暨司、道、府、廳、縣各有捐助,教諭姚文焱、訓導王玢率諸生鈕希文鼎建兩廡,修葺聖殿、明倫堂、櫺星門,王玢捐貲重建訓導齋。

甫里書院 唐陸魯望先生故第,在府城東南。元元統二年,裔孫德源請以己貲改建書院。有

宣聖殿、「明倫堂」 、大學、小學二齋,設山長、主教事。後

和靖書院 。初,宋尹肅公焞讀書虎丘西菴,題齋曰「三畏。」 嘉定七年,士人黃士毅請於知府陳希,繪像祀之。端平二年,胡淳請即其地為學。倉司曹豳因奏立書院。齋凡四,曰三省、務本、「朋來、時習。」 提舉馬述建君子堂。嘉熙四年,提舉陳振孫作藏書堂。景定二年,陳淳祖建曹豳祠堂。咸淳初,提舉李芾建燕居堂。元初為雲巖寺僧所據。延祐元年,始移置長洲縣治東烏鵲橋之北。郡守童道重建殿廡門堂後廢。明嘉靖二年,知府胡纘宗又以吳縣學生多在湖山,往復險阻,憩寓假賃,靡所寧止,遂因學後有「龍興寺」 ,改復書院。其後吳令汪旦以肅公專祠當在虎丘,請於巡按何春,以後堂三楹,置義夫、馬瑢木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