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提學御史元瑋疏再建,載入《祀典》。

崇功祠 在馬鞍山之陽。祀明少傅、贈太保、大學士文康顧鼎臣。嘉靖初,倡議築崑山城,後倭入寇,邑人賴城全活。三十八年,巡撫張景賢疏題賜額,春秋致祭。

魏恭簡祠 在儒學東,祀明太常寺卿贈禮部左侍郎魏校。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呂光洵奏入「祀典。」 時值災歲,未及營建。次年知縣朱伯辰撤淫祀為之。

忠烈祠 在春和坊東,祀明死事生員陳淮。萬曆三十二年敕建。

張烈愍祠 在麗澤門外,祀明興文知縣贈光祿寺卿張振德暨配貞烈孺人錢氏。敕旌「孝烈」 二女,天啟中闔門死節,崇禎五年賜建。

婁侯廟 在縣東北婁縣村。祀吳張昭、陸遜、張休。元知州偰傒斯建,今廢。

卜將軍廟 在縣治西卜山上。祀唐將軍卜珍子伯庸、伯聊歿而祀焉,有禱輒應。明嘉靖中,倭寇薄城,匝月將軍顯靈,斃倭數軰,城賴以完。知縣祝乾壽奏入祀典。廟日久圯。

張公廟 在縣治東南三里,祀宋張文定公。方平公為知縣,有惠政,故民祀之。

柳塘祠 在馬鞍山前東偏,即埜鶴軒。祀明知縣楊子器。嘉靖初,巡撫陳鳳梧立。

孝介祠 在馬鞍山上,祀明知縣樊玉衝。王文毅公祠 在縣東南新漕里。祀宋左朝請大夫王葆。乾道中建,明嘉靖中倭變燬,禎崇十六年,裔孫舉人王棨等重建。

劉龍洲祠 在馬鞍山東齋,祀宋詩人劉過,字改之,廬陵人。常抗疏光宗,請過宮,屢與時宰陳恢復方略,客死崑山,葬之東齋之西岡。嘉定五年立祠,每歲暮春,縣官致祭。後燬于兵。元知州偰《傒斯》修復。明正德間,知縣方豪重建。

安節先生祠 在儒學西,祀明處士龔詡,萬曆二年建。詡字大章,年十七,為金川門守,卒。燕兵入,詡大哭。後還鄉,安貧積學。巡撫周忱兩薦為崑山、太倉校官,辭不就,曰:「詡仕無害于義,恐負往日城門一慟耳。」

清遠祠 在九保西村。祀明舉人贈翰林待詔歸子慕。

四賢祠 在馬鞍山西麓。祀明提學陳允升,贈參政、舉人陳時,贈御史、舉人陳嘉猷,贈參政學生陳延經。崇禎九年,巡撫張國維建。

五貞祠 在馬鞍山前。祀明節婦李氏、烈婦薛氏、孝婦黃氏。嘉靖三年,知府胡纘宗建,額曰「三貞。」 十四年,提學御史聞人詮增入烈婦鄭氏、節婦朱氏,改今名。載《祀典》。

三烈祠 在湓瀆里。祀明烈婦薛氏、鄭氏、陸氏。嘉靖中敕建,後附生員周存恆妻郁氏。

貞節祠 在縣治東北。祀明節婦項氏。嘉靖中,邑士夫建。載入《祀典》。

景雲大王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蔚州村。祀唐尉遲恭。或曰恭吳人,曾居此村,又封吳國公。孟尚書祠 在縣治儀門外。尚書,不知何人,相傳縣址即其舊宅。

巴王廟 在縣西北三保。舊傳農人墾土得斷碑,云「彭府君墓在巴王廟南。」 由是知廟下有墓。巴王、彭府君,莫知其詳。

女媧廟 在惠安鄉大泗州媧婦山。

常熟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門外。舊在縣西一里,明洪武三年移置。宋范成大《琴川志》:「壇在縣西一里,莫考其創始。宋紹興、淳熙、嘉定間,皆常修治。」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門外。舊在社稷壇內。宋嘉熙中,知縣王爚建。明洪武三年移置。萬曆中,知縣耿橘繚以周垣。崇禎間重修。邑厲壇 在北門外。

鄉厲壇 共六百一十三所:

城隍廟 在縣治致道觀東,即東靈寺基。明洪武三年建。宣德初,移祀于治西二十步「惠民藥局」 ,後仍于舊廟中建殿四楹,東西有廡,前為重門,後有堂,為齋宿之所。庭有四檜,甚古。正統七年,知縣郭南重修。

皇清康熙年重修。

煥靈廟 在頂山上,本破山龍堂,祀白龍之神。唐咸通十三年,縣令周思建。

靈惠廟 在縣治東南百步。祀邑人周孝子容。容事母至孝,既歿,見夢于母曰:「兒已為神。」 邑人鄉貢進士陳榷簿建祠祀之。宋淳祐十二年,進士趙必鉘上其事,賜今額。元泰定五年,建寢室,奉神父母像。明洪武四年,敕封宋周孝子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