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九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十一

  蘇州府祠廟考三

職方典第六百七十九卷

蘇州府部彙考十一

蘇州府祠廟考三寺觀附  府志

崑山縣

景德教寺 ,在縣城內西南隅通德坊,俗稱「西寺。」 晉咸和二年,黃門侍郎兼中書令王珉捨宅建。

薦嚴資福禪寺 ,在縣城內東南隅。俗稱「東寺。」 唐天祐三年吳越鎮遏使劉璠捨宅建。匡禪師開山,五代梁開平三年改崑福院,貞明五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慧嚴禪院,尋賜今額。華藏講寺 ,在縣城內馬鞍山頂。後有凌霄塔,舊稱教院,又名「般若。」 宋宣和間信法師創建。本在山之北麓慧聚寺子院,歲久傾圮。明洪武十三年,僧大雅移建於此,改今名。

「慧聚教寺 在縣城內馬鞍山下。梁天監十年,沙門慧嚮建。相傳嚮從吳興來,寓山之石室,二虎侍側,欲建寺未能,忽有神現,請助千工。是夜風雨暴作,喑嗚之聲,聞數里外。遲明,殿基成,延袤一十七丈,高丈有二尺,巨石矗然,其直如矢。」 事聞,武帝因命建寺,賜今額,敕張僧繇繪龍於四柱。唐會昌中寺廢,以柱藏郡中。大中五年,太守常曙奏復建,復以柱還寺,建「天王堂。」

報國講寺 在縣城內景德寺西。舊在縣治西,名九品觀堂。相傳其地本屠沽所聚寺僧師諒一夕夢神人告曰:「此地當作道場,鑿地為沼,當有石塔現。」 寤而言之,建造果得石塔,上刻「元幹僧師諒九品觀堂。」 元泰定甲子,僧判本荃改建於此,敕賜今額。明洪武二十三年,僧九齡重建。正統中僧宗紀重修。嘉靖中,改為祠。

永懷報德禪寺 舊在縣城內西南隅。宋建炎三年,翟道川出家為僧建,此名「普賢教院。」 內有諸天閣,後敕賜今額。時高麗國進陰陽柏兩株,高宗以賜王綯,綯種殿前。

新安尼寺 在縣城內東隅。梁天監二年建,唐會昌五年廢,大中七年重建。宋紹定中寺燬,惟觀音像存。淳祐中復建,內有薝蔔堂。

寶慶院 在縣城內西南隅。本「逸野堂」 故址,後歸邑人郁允恭與其弟允文,乃捨建。

擁翠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之陽。明洪武四年,僧本覺建。

妙峰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凌虛亭下。

延福庵 在縣城內西南隅。元至正四年,僧淳厚建。

清涼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後,本玉山庵故址。明天啟初,已為酒肆。丁卯年,邑紳張魯唯改建,延僧德休主席,改今額。

妙喜庵 在縣城內馬鞍山西南麓。明萬曆三十五年,邑人葛應元建。

能仁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二十五里車塘。唐天祐二年,魏長者捨宅建,用法師開山,名「羅漢禪院。」 後唐長興二年,改德義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明洪武二十年燬。二十三年僧永年重建。景泰三年,靈芝生。

聖像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三十里滬瀆。晉建興二年,有迦葉、《維衛》二石佛泛海逆水而來,止此數百人不能舉眾。迎像置郡城開元寺。里人趙罕捨所居,建寺於此,因迎像奉之。事聞,敕賜今額。五代梁貞明四年重修。宋寶慶中寺焚,石佛仍徙開元寺。明洪武十七年,僧法詢重建。延福教寺 在縣城外千墩浦秦柱山之陽。梁天監二年里人王束捨宅建,僧從義開山,名「般若寺。」 五代梁開平二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額。有浮圖七級。

無相禪寺 在縣城外石浦鎮。梁天監十年建,後燬。晉天福二年重建,名「寶乘寺。」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元至正中又燬,明洪武中重修。延祥教寺 在縣城外東南四十里雞鳴塘北。梁天監中里人辛氏捨宅建,名「紹法寺」 ,後廢。五代錢氏寶正中重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元末廢。明洪武十一年僧德潤重建。

福嚴禪寺 ,在縣城外東南七十里磧。《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