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維摩禪寺 在縣城外虞山上。宋隆興元年,僧法運建,名「石室維摩庵。」 有石井,名「湧泉。」 淳熙三年,改「資福禪院。」 明洪武中,僧壽松重建,改今額。宣德中,僧曇敷重修。

寶嚴禪寺 在縣城外虞山西麓。梁天監間建,名「延福禪院。」 宋天禧間改今額。

頂山廣福院 在縣城外虞山北嶺下。梁大同十二年,石使君捨宅建,名「頂山院。」 宋治平間,改頂山聖壽院,續改今額。僧梵行「重修。」 寺有十景。上方院 在縣城外頂山小嶺之外,夾兩山之間,白龍泉在焉。

瑞石庵 在縣城外上方院之右。宋明道元年,邑民陳氏建,僧守常開山。

白龍庵 在縣城外頂山。梁天監元年,僧堅鎬建。

拂水庵 在縣城外虞山西嶺,明洪武三年,僧道源建。

晏林庵 在縣城外虞山西,宋紹興六年,僧傑文建。

大慈塔院 ,在縣城外虞山拂水巖東。報恩寺。新塔福城禪院 ,在縣小東門外。

資福禪院 在縣南門外四十四都。明崇禎十五年,邑諸生王憲曾捨地僧賓化,結庵施茶。三峰清涼禪院 ,在縣北門外數里,前臨烏目澗。萬曆四十一年,漢月藏禪師大興法席,邑紳施募飯僧田六頃有奇。

永慶教寺 在縣城外河陽山。梁大同二年,侍御史陸孝本捨宅建。宋賜名「大福寺」 ,尋改今額。相傳有僧肉身泛海而來,狀貌奇古。僧徒迎置於寺,固以膠漆,靈應多驗。

妙清教寺 在縣城外莫城。陳禎明二年,僧宗梵開山,名「妙清院。」 相傳有鐘泛海而來,緇流迎置寺中。寺東有迎鐘塘,明洪武中,僧道弘重建,改為寺。

大慈教寺 在縣城外福山鎮。按《舊志》,梁太清元年,僧普明大師建,名法水禪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勝法寺 在縣城外梅李鎮。唐元和中,閻將軍捨宅建。乾元間置為離火宅寺。晉開運中改為「境寧」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智林教寺 在縣城外李墓村。唐乾元元年建,名永安寺。宋大觀四年避宣祖陵名,改賜今額。練塘寺 在縣城外練塘市,初名仁王院。宋開寶中鄒知邈施地建。大中祥符元年賜額「淨慧禪院。」 明洪武初重建,改今額,內有看經寮。明因禪寺 在縣城外支塘市北。舊名永昌,唐乾元中廢,咸通中復建,改名「再昌。」 祥符中改「明因禪院。」 明永樂元年僧慧觀重建,改為寺。羅墩庵 在縣城外羅墩。宋元祐二年僧妙澤建。

平墅侍親庵 在縣城外平墅。元至正二年,僧心鑑建。

梅林永塔院 在縣城外梅李鎮。宋紹興間,邑人錢道者建。塔七層。

常慶庵 在縣城外蘆瀝村,宋咸淳三年,僧永祥建。

崇福庵 在縣城外東九里。元至正間,僧真福建。

金李庵 在縣城外南一里。元至元十三年建。資福庵 在縣城外顧墩。宋嘉泰三年僧雲祥建。

「四道明王庵 」 在縣城外塘頭墅,宋乾道二年,僧中玉林建。

圓覺庵 在縣城外西北區河陽山東。順治間,僧觀成建。

致道觀 在縣西門內虞山南嶺下。梁天監二年,張道裕居此,感異夢建,并建寥陽殿、虛皇臺,手植七星檜。後道裕仙去,瘞劍於山之西麓。簡文時,改乾元宮。相傳昭明太子讀書於此,有讀書臺。宋治平中,道士李則正浚井得藏丹,化雙鴿飛入尚湖,有丹井存焉。政和七年,改致道觀。至和觀 在縣城內西隅,舊稱道院。宋咸淳中,天台道士應錫智建。後其徒王大成拓址重建,改為觀。

乾元宮 在縣城內虞山北。宋元祐中,海陵道人申元道建。元道將南游,請於其師徐神翁。翁曰:「逢虞則止,遇雪則開。」 申始未悟。及至是山,遂插竹為庵,名竹林山。舊無井,一日大雪,惟山坳不積,因浚井,得美泉,名雪井。紹興丁卯,道士喻抱元改築招真庵,取致道舊額,名乾元宮。靈霄經堂 在縣城內西南隅。元至正中董參。